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5年第50期
编号:12777604
膝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17日 医学信息 2015年第50期
     摘要:目的 探讨膝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3月,采用膝后内侧倒"L"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20例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2~60岁,平均(35.8±4.2)岁;左侧9例,右侧11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后内侧髁使用解剖锁定钢板或"T"形加压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选择合适空心螺钉或铆钉固定;后外侧髁使用3.5㎜"T"形接骨板支撑固定,骨缺损严重患者需使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支撑关节面。术后12个月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术后通过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发症及相应转归。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1.6±14.8)个月;骨折X线愈合时间10~24w,平均(16.8±6.4)w。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24~47分,平均(36.5±6.9)分,上升至术后12个月时的55~94分,平均(86.4±8.2)分;其中优14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0%(16/20)。膝关节活动度90°~135°,平均120°。术后8个月出现膝关节慢性疼痛3例,其中1例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变窄,出现硬化骨,退行性改变,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经口服非甾体类药物膝关节疼痛部分缓解;另2例仅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即可缓解疼痛。随访中,无患者发生松钉,断钉断板,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膝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安全可靠有效。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膝后内侧倒"L"入路;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治疗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主要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疾病,患者膝关节在屈曲位受到股骨髁的一种轴向压缩暴力,并使得胫骨平台后侧出现冠状面的一种骨折。关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骨折线而言,常伴有冠状面的后骸骨折,在内外侧切口的传统治疗中,难以彻底的显露放置的钢板和固定钢板,有着较差的效果。我院通过对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应用膝后内侧倒"L"入路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发现,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5年3月,采用膝后内侧倒"L"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20例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2~60岁,平均(35.8±4.2)岁;左侧9例,右侧11例。

    1.2方法 20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后内侧髁使用解剖锁定钢板或"T"形加压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根据骨折块大小选择合适空心螺钉或铆钉固定;后外侧髁使用3.5㎜"T"形接骨板支撑固定,骨缺损严重患者需使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支撑关节面。
, 百拇医药
    1.3观察指标 术后12个月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术后通过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时间,记录并发症及相应转归。

    1.4评价标准 优:患者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良: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较快。可:患者治疗后,骨折有所愈合。差:患者治疗后无任何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所有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用t检验计量资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随访时间和骨折X线愈合时间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1.6±14.8)个月;骨折X线愈合时间10~24w,平均(16.8±6.4)w。

    2.2患者术前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患者术前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术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24~47分,平均(36.5±6.9)分,上升至术后12个月时的55~94分,平均(86.4±8.2)分。
, 百拇医药
    2.3患者骨折治疗疗效和膝关节活动度 其中优14例,良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0%(16/20)。膝关节活动度90°~135°,平均120°。

    2.4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8个月出现膝关节慢性疼痛3例,其中1例X线片示膝关节间隙变窄,出现硬化骨,退行性改变,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经口服非甾体类药物膝关节疼痛部分缓解;另2例仅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即可缓解疼痛。随访中,无患者发生松钉,断钉断板,骨不连等并发症。

    3 讨论

    关节内骨折作为胫骨平台最常见的一种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15,对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分型而言,临床中主要是采取Schatzker分型,正侧位的X线检查中,对内外侧平台的矢状面骨折进行描述。在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产生中,往往是患者膝关节处于半屈位时受到垂直暴力作用,进而撞击股骨髁引起的。丁帆[1]等在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中研究表明,胫骨平台骨折常规扫描中,主要是结合二维和三维重建,并在CT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中,结合冠状面骨折线的后侧骨块。在CT影响中的三柱分类中,做好后侧冠状位骨折的后柱骨折检测。李增春[2]等在经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手术疗效中研究表明,关于后柱骨折而言,不仅仅存在后内侧象限骨折,同时也存在后外侧骨折,这两种骨折都可以单独的发生,同时这两种骨折也可以同时的发生,有着不同的骨折特点。明文义[3]等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中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就要结合内侧入路的形式,并保证骨折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实现骨折片之间的压力维持过程。林强[4]等在膝后内侧倒"L"形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侧柱骨折临床体会中研究表明,关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固定中,往往是借助于钢板进行固定,保证有着更加的力学稳定性,并加强患者早期功能的锻炼。施利华[5]研究表明,膝后内侧倒"L"入路的选择中,不仅仅有着较好的术野,同时也有着较强的通用性,在和前外侧入路结合中,有着较大的皮肤间距,保证了软组织有着安全的血供。膝后内侧倒"L"入路的选择中,更要对患者膝关节后侧的解剖结构熟悉掌握,将不必要的暴露减少。, http://www.100md.com(杨康骅 朱道信 刘青林)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