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836752
认知障碍共病的发病机制(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26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2期
认知障碍共病的发病机制,痴呆,不同原因损害了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执行功能,语言理解等一个或多个认知域,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困难,计算下降,不能理财,不知自己所处何方等临床表现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寿命亦较前延长。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远高于国际社会老龄化标准,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4亿。研究发现,年龄越大,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越大,痴呆患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

    认知障碍(CI)即不同原因损害了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执行功能、语言理解等一个或多个认知域,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困难、计算下降、不能理财、不知自己所处何方等临床表现。轻度认知障碍(MCI)和痴呆是认知障碍的不同阶段。目前普遍认为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认知正常和痴呆的过渡状态,而痴呆是认知障碍最严重阶段。研究显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是痴呆高危人群,约一半患者在5年内发展为痴呆。

    老年人同时是多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共病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共病是指同一个体存在或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并且每种疾病的诊断都符合该病诊断标准,为诊断明确的疾病[2]。临床上多种疾病可引起认知障碍,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脑白质变性、脑卒中等。

    合并这些共病的MCI患者即是痴呆高危人群。由于痴呆具有进行性发展且病程不可逆的特点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