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6期
编号:12966354
大鼠在体肠吸收方法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3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6期
     摘要:目的 介绍大鼠在体及离体肠吸收的实验方法及研究进展。方法 对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结果 综述了药物在体及离体肠吸收的操作及应用。结论 采用大鼠在体及离体模型对药物肠道吸收行为作出科学的评价。

    关键词:大鼠;肠吸收;方法

    1 大鼠在体模型

    1.1单向灌流模型

    1.1.1实验方法[1,2] 将禁食大鼠,ip0.2g/ml乌拉坦溶液麻醉(5ml/kg),行固定设置,采取红外灯保证试验体温在37℃,随后按照腹部中心线切开腹腔3cm,将试验段肠行两端标准切开之后置入管道结扎。将生理盐水(37℃)按照一定流速灌肠清洁,随后完全排空生理盐水,连接装置,按照事先准备的使用药液(37℃)进行供罐,统计记录液体灌流时间,并收集不同时间段内外流积液,并精确量取流出液体积和供试液减少的体积数或重量。
, 百拇医药
    1.1.2特点 通过直接测定灌入量和流出量的体积或重量变化,借以判断某种物质的吸收情况。

    廖正根等人运用单向灌流模型并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的灌流液以及直接溶解有这3种成分的灌流液在肠灌流过程中的浓度变化[2]。结论:桂枝茯苓胶囊中3种有效成分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1.2循环灌流模型

    1.2.1实验方法[3,4] 将禁食大鼠ip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后固定。沿腹中线切开腹腔(约2.5cm),在实验肠管两端各切一小口,在上端小口处插入直径为0.3cm的玻璃管,并用线扎紧。用注射器将37℃的生理盐水缓缓注入肠管,洗去肠管内容物至净。然后在实验肠管下端小口处插入玻璃管,并用线扎紧。将肠管两端的玻璃管与蠕动泵的胶管连接,形成回路,开动蠕动泵。先以一定流速循环10min后,将流速调为2.5ml/min,分别于回流后0.25、0.5、1.0、1.5、2.、2.5、3.0h取样5ml,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分别用测定药物的浓度。
, 百拇医药
    1.2.2特点 循环一定时间后,分析肠管内,外液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测定其运转情况。宋洪涛等人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4],主要从药物浓度、pH值、吸收部位等3方面对红花黄色素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按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

    1.3肠襻法

    1.3.1实验方法[5] 将大鼠麻醉,开腹结扎肠腔,需做部位研究时,可分段结扎肠腔,将含有一定浓度的人工肠液诸如肠襻中,经过一定时间吸收后,取出肠襻,收集冲洗肠腔内肠液,测定药物剩余量。

    1.3.2特点[5] 通过测定药物的剩余量,了解药物的吸收情况,且该发较在体回流法操作简单,但由于肠腔内容物存在,分析样品处理较复杂。

    2 大鼠离体模型

    2.1外翻肠囊法
, http://www.100md.com
    2.1.1实验方法[6] 麻醉动物,取出小肠,一端插管注入生理盐水排除内容物。用一细玻棒将其翻转,使黏膜朝外浆膜朝内。肠一端节扎,另一端接一取样器,注入一定体积台氏液于肠囊内并将肠囊置于含有台氏液(内含药物)的瓶中,37℃孵育,充分供氧,定时取样。

    2.1.2特点[7] 首先将动物麻醉,或实验前处死。这样的小肠外翻后,肠浆膜表面所附着的液体很少,从而能较精确的了解吸收后浆膜侧液体的容积和成分。它不仅是一个很好的观察吸收的方法,而且还能用于研究生物膜的转运机制。何盛江和栾立标[8]采用离体小肠翻转肠囊实验,考察了卵磷脂等对苦参碱小肠吸收的促进效果结果:在几种促进剂中,以0.2%SDS对苦参碱的吸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李昊[9]等人对不同肠段(回肠和空肠)的肠管外翻模型进行考察。结果,Rg1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良好,且无明显差异。

    2.2外翻环法

    2.2.1实验方法[9] 先行将完全分离的一段小肠于一端应用手术线细扎,随后应用玻璃杆经肠腔向结扎肠端口推动,并行翻转。将小肠行横切做环形状分割。将肠环置于药液且确保氧化环境充分的缓冲液内进行孵育。注意在孵育过程应置于水浴摇床之中,从而提升缓冲液温度的控制以及加强搅动力度。最后将肠环置于冰冷缓冲液清洁,停止肠环对药物的摄取。取小肠环、干燥处理、过秤计重,消化肠环,分析药物含量。
, http://www.100md.com
    2.2.2特点[6] 肠黏膜在孵育过程中可导致上皮细胞的损伤,更长时间的孵育可能导致上皮细胞的脱落。所以,外翻环的孵育时间最好控制在10min以内。在环制备的过程中保持在4℃,尽量减小孵育过程中组织的损伤程度。

    2.3组织流动室法

    2.3.1实验方法 将离体肠段剪开形成一定面积的小肠块,安装于扩散池中。扩散池中装入缓冲液。通入空气搅动缓冲液来控制未搅动水层厚度,并且提供组织氧气。药物加入供应室,在接收室取样测量药物不同时间的累积量。剥离肠道的肌肉层以去除其对上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通常向黏膜及浆膜缓冲液中加入谷酰胺或葡萄糖等作为能量源,使组织具有最大可能的存活能力。

    2.3.2特点 ①可以改变供应室的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离子、pH值及其它物质等对药物转运的影响。Uchiyama等用流动室模型研究了几种促进剂对胰岛素透膜吸收的影响[10],并评价促进剂的肠道毒性作用。②通过从黏膜及浆膜侧缓冲液中取样,可以测定黏膜到浆膜或者反方向上的药物流量,以确定药物是被动扩散吸收还是以载体介导的转运吸收。③可研究肠道对药物的代谢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 结论

    笔者认为,在体及离体都有各自的特点,需要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实验模型和实验结果对药物的肠道吸收情况作出科学的判断。

    参考文献:

    [1]聂淑芳,潘卫三,杨星钢,等.对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技术中重量法的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0):1176-1179.

    [2]廖正根,平其能,萧伟,等.桂枝茯苓胶囊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5,3(5):303-306.

    [3]李芸霞,蒋学华,周静.大鼠在体吸收连翘苷的机理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5):387-390.

    [4]宋洪涛,张跃新,郭涛,等.红花黄色素在大鼠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4):245-247.
, 百拇医药
    [5]梁桂贤,刘谦民.药物肠吸收研究方法近况[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8,19(4):251-253.

    [6]李高,方超.药物肠道吸收的生物学研究方法[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0):726-729.

    [7]沈凯,王景田.药物肠吸收实验研究方法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12):988-991.

    [8]何盛江,栾立标.翻转肠囊法研究吸收促进剂对小肠吸收苦参碱的作用[J].药学进展实验与研究,2004,28(3):126-128.

    [9]李昊,孙建国,谢海棠,等.大鼠肠管外翻模型对人参皂苷Rg1吸收机制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4,9(5):510-514.

    [10]Uchiyama T,Sugiyama T,Quan YS,et al.Enhanced permeability of insulinacross the ratintestinal membrane by various absorption enhancers:the irintestinalmucosal toxicity and absorption enhancing mechanism of nlauryl beta Dmaltopyranoside[J].J Pharm Pharmacol,1999,51:1241.

    编辑/赵恒德, 百拇医药(李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