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19期
编号:12872636
浅谈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4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19期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方法 对我科近5年来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近年来,常见职业暴露的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医院暴力的危害因素等,加强防护措施后,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大幅提高,不良防护行为明显下降,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处理率也大大提高。结论 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同时要做好相应防护工作,强化防护意识,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重视感染管理,做好安全防护,有效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改善防护不利的现状,切实保护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

    关键词: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急、危、重症患者,一切医疗护理过程均以"急"为中心,由于急诊科工作和环境的特殊性,在急诊工作中的护士职业带来的危害,引起护士与管理者的重视。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作探讨,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改善职业环境,把职业暴露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1危害因素

    1.1损伤性因素 急诊科护士由于工作节奏紧张,工作量大,被锐利器械损伤的机率比其他科室的护士高得多。另外,不良的个人操作习惯,如:针头使用后双手重新套上针帽、徒手掰安瓿等,都可能造成锐器及针刺伤,而锐器及针刺伤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急诊护士抢救患者时争分夺秒,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1]。

    1.2物理性因素 急诊科护士经常搬运、转运患者,搬运患者频繁,腰部受力较多,易导致腰背痛、关节伤,加上护理工作量大,抢救时需长时间站立,频繁的走动,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其次,急诊科工作环境:人流量大,以及各种抢救设备的声音,加上患者的呻吟声,护士长期处于强噪声的环境中,易造成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并导致头痛、头晕、耳鸣、血压升高等[2]。噪音可引起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改变[3]。

    1.3生物性因素 急诊科接收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外伤及危重患者,在诊治前未做任何检验即实施对症处理及抢救,容易接触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泻物等,经血液、体液传播的疾病主要是HIV、HBV、HCV等,其中HIV血液传播的效率高,一次即可感染[4]。

    1.4化学性因素 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如: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5]。戊二醛可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等。目前临床常用的含氯消毒剂作为一种高效、广谱消毒剂,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环境中,工作人员出现流泪、异物感、恶心、咳嗽等,应考虑氯气中毒。

    1.5社会心理因素 急诊工作突发事件多、工作量大、不确定因素多,患者家属对医疗期望值与实际的落差往往迁怒于护士,护士长期面对患者及家属的抱怨,甚至伤害,长期在高压状态下,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对所处工作环境产生恐惧心理;护士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劳动强度大,节奏紧张,易产生疲劳感、腰腿痛、胃痛等的发生率比病房护士高,这与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较长时间站立,为抢救危重患者不能按时就餐有关。另外,急诊科护士常因工作需要不断的轮班、换班、经常加班、长期超负荷工作,使护士受到与工作有关的伤害增多,增加了出现意外、疲倦和精神紧张的机会,患者及家属对抢救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也会造成护士精神紧张。谨慎紧张可以引起多个系统的身心疾病,如神经性厌食、溃疡病、心率不齐、月经不调,神经性头痛等。

    1.6医院暴力的危害 医院暴力的侵犯是一个全球性的职业健康与安全问题,2002年国际护士会发表了《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指导原则》日,急诊科患者情况比较复杂,文化层次、经济状况不同,如打架、醉酒、吸毒、自杀等,这些患者及其家属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一进急诊科,就要求立即为其诊治,尤其在节假日、夜间患者多、护士少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没有过多的时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易发生争执,这样一来 ,护士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2防护措施

    2.1损伤的防护 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忙而不乱,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要求护士治疗时携带锐器收集容器,以便及时处理针头,减少污染针头裸露时间,避免引发针刺伤。

    2.2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对于物理因素的防护,急诊科护士学习和掌握正确而有效的搬运姿势,避免肌肉脊柱骨损伤及腰背肌肉扭伤的发生。护士在搬运患者时,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及技巧,降低人体重心,扩大支持面,保持身体平稳,站立、行走时克服强制体位,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休息时抬高下肢,以利静脉回流,上班时穿弹力袜等,以减少静脉曲张的发生。

    2.3生物性因素的防护 严格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做每项护理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防护衣并戴防护眼罩,若不慎被污染,应及时妥善处理。

    2.4化学性因素的防护 护士应熟练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在配制消毒液的过程中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必要时配戴眼罩,减少消毒剂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密闭存储,防止溅溢、外溢,并注意通风,降低空气中的浓度,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2.5社会心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合理排班,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摆正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作用和价值,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技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把急诊科护士职业损伤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护士要学习心理学知识,正确对待各种心理干扰,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整心态。管理者要关心体贴护士,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尊重他们付出的努力,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支持,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患者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服务[6]。护士也必须规范护理行为,才能既保证患者的安全,又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避免护患纠纷发生[7]。

    2.6医院暴力危害的防护 急诊科护士常会遇到突发事件,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处理,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遇到不理智的家属或患者,不要和他们争执,要沉着、冷静,反应敏捷,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必要时回避,及时通知保卫科。

    3结论

    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的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具有复杂、多变、不确定性,而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医院管理层也加大了在职业安全方面的投入,我院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定,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大大降低了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应菊素,徐国英,王晶,等.急诊护士对针刺伤认识及针刺伤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5.

    [2]林瑞琼,林小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J].哈尔滨医药,2005,25(6):98-100.

    [3]魏代艳,王玉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62-63.

    [4]周益秋.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6(18):34.

    [5]单礼合,赵泌.临床用药[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33.

    [6]张良花.浅谈急诊科护士压力与自我防护调节措施[J].蛇志,2007,19(2):163.

    [7]王秀花,张爱凤.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533.

    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杨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