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28期
编号:12960178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6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28期
     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每组38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冠心病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表现。将抑郁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 抑郁组患者头晕、心悸、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通常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室性心律失常,对临床正确识别是否合并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给予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抗抑郁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心绞痛发生率。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症;疗效观察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据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患者通常会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随着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增多,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提高。抑郁会影响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对患者的预后和病情有影响作用。但是临床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症识别率较低,造成临床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所以临床观察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合并抑郁症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每组38例患者。抑郁组38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8.5±2.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5±1.5)年。非抑郁组3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7.2±1.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3.0±1.0)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药物治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抗抑郁治疗,1次/d,10.5 mg/次,连续治疗14 d。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抑郁:采用抑郁问卷调查,标准分大于等于5分级为抑郁状态,并有专业医生确诊[2]。②进行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分析心律失常。③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85%,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55~84%,心电图显著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小于50%,心电图无明显改善[3]。
, 百拇医药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合并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临床表现 抑郁组患者头晕、心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会增加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转归。多数患者临床异躯体症状为主诉,缺少抑郁症的陈述,从而使抑郁症隐匿于冠心病症状中,增加临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识别难度,特别是老年患者,漏诊率较高,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组患者头晕、心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总结出,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临床会伴有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为临床识别冠心病抑郁提供了参考依据。冠心病合并心率失常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容易出现恶性心率失常,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效果,因此在冠心病治疗的同时给予抑郁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抑郁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增加了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抗抑郁治疗,可提高减少心绞痛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5]。
, 百拇医药
    传统医学模式,对冠心病抑郁症认识不足,从而对冠心病抑郁症患者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和特点关注较少。因此,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应该重视对冠心病患者非特异性症状的辨别,提高对冠心病抑郁的识别,做到有效评定抑郁症,并早期给予抗抑郁治疗,减少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秀丽,姜亚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38(10):761-765.

    [2]袁永胜,袁勇贵.抑郁症和冠心病共病的可能机制及治疗[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4(17):157-159.

    [3]戴媛媛,冯玉,吉峰,等.冠心病与抑郁症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5(2):139-141.

    [4]刘占丰,李宏宇,邢凤玲.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报,2013,5(3):33-34.编辑/孙杰, 百拇医药(杜惠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