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29期
编号:12959746
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穿刺点按压止血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23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29期
     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穿刺点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 统计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心脏介入的102例患儿为观察组,回顾性统计2010年1月~2014年2月行心脏介入的99例患儿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术前宣教及术后按压穿刺点止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的基础上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穿刺点按压掌握程度及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儿家属更好地掌握介入术后穿刺点按压止血的方法,保证了按压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心脏介入;穿刺点;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对本病的治疗已经从外科修补逐渐转为采用介入封堵。由于小儿的理解能力、忍受力和依从性都较成人差,介入封堵一般采用全麻,术后常采用人工徒手按压穿刺点,防止患儿术侧肢体活动引起穿刺点出血和血肿的形成等[1]。手术之后,要加强护理干预,促进患儿早日康复[2]。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4年2月收治介入患儿99例,其中室间隔缺损患儿23例,房间隔缺损患儿2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48例,肺动脉瓣狭窄患儿7例;年龄6个月 15岁,其中婴儿15例,幼儿32例,学龄前期28例,学龄期18例,青春期6例。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先心介入102例,其中室间隔缺损患儿52例,房间隔缺损患儿2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28例,肺动脉瓣狭窄患儿2例;年龄4个月 14岁,其中婴儿9例,幼儿40例,学龄前期38例,学龄期8例,青春期7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责任护士于术前术后按常规给患儿及家属做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术前干预 责任护士除常规术前宣教外,还给患儿和家属做好心理干预及相关知识的指导。具体方法如下:①责任护士在接待患儿及其家属时要热情,做自我介绍及环境介绍时,语调温和,态度和蔼可亲,让其感到家的温暖。向家属及年长儿介绍本次参加手术的人员、环境及设备,手术的大致过程、手术所需的大概时间及注意事项,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尽量让患儿主动配合。②结合图片向患儿及家属讲解股动脉、股静脉的位置,同时对足背动脉位置及搏动强度等知识进行讲解;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正确的按压方法。通常情况下,徒手按压时间为2 h,按压时四指并拢,用指腹持续按住穿刺点上方。按压力度以术侧肢体颜色较对侧稍紫为宜。③责任护士请一位能够配合的患儿做模特,示范按压方式,并指导家属正确按压。④责任护士对患儿家长的按压方式进行考核把关,以便家属对穿刺点能正确实施按压。⑤利用科室多媒体电视播放心脏介入的相关短片或视频,以便患儿及家属了解。
, 百拇医药
    1.2.2术后干预 ①病情观察:麻醉未清醒患儿给予去枕平卧4~6 h,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麻醉清醒后,病情稳定的患儿试饮少量温开水,无异常后给予进食;②注意保暖:患儿术后体温偏低,可能与麻醉及术中暴露时间长有关,给予盖好棉被保暖,促使体温恢复;③术后4 h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给予心电及指脉氧监测,观察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等,第1 h每15 min巡视1次,连续4次,第2 h起每30 min巡视1次,连续4次,病情稳定后巡视1次/h,同时观察患儿神志、面色,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血肿等;④患儿和陪护家属的配合是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关键之一,告知家属按压穿刺点止血过程中手不能移位,不可翘起,同时给予按摩术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⑤对年龄小、易哭闹不能配合的患儿,专人监护,发现患儿哭闹不安时及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⑥给患儿及家属讲解术后平卧位的重要性。年长患儿清醒后,指导其平卧位时双腿伸直,术侧肢体制动。给予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给予鼓励,以缓解术后卧床的不适感。⑦若发现穿刺点出血,如出血的范围不大,可用记号笔圈出,继续观察。如出血范围增大或出血不止,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更换敷料,重新按压。
, 百拇医药
    1.3评价指标 评价术后家属对穿刺点按压方法的掌握程度,患儿穿刺点无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穿刺点按压方法的掌握程度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穿刺点出血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心脏介入是经股动脉或静脉,用特制的导管在X线及超声的引导下沿血管进入患者体内,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此方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但这毕竟是一项新技术,许多家属对此缺乏了解,对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存在担忧,但又想通过这种新技术治疗疾病。由于患儿家属从未接受过相关的培训,术后按压方法掌握不好,易引起穿刺点出血。术后穿刺点若发生出血,又未能及时发现时,严重者可威胁患儿生命,易造成家属恐慌焦虑。因此我们要找出家属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健康宣传教 育[3]。如表1、表2所示,两组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重视低龄患儿的护理,术后加强巡视,强化以人为本、主动服务的意识等,可以帮助患儿家属更好地掌握介入术后穿刺点按压止血的方法,保证了按压效果,有效地降低小儿心脏介入术穿刺点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阳秀春.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23(09):51-52.

    [2]胡志清.护理干预对小儿心脏介入术后按压穿刺点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6):135-136.

    [3]陈静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0,23(7):84-85.

    编辑/罗茗柯, 百拇医药(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