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31期
编号:12990588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分型与核黄疸的危害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6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31期
     摘要:新生儿黄疸因血中游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游离胆红素(即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未与白蛋白结合的部分)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透过细胞膜,当它进入脑组织后,可产生胆红素的毒性作用而致胆红素脑病。故应及早治疗,一有黄疸即到医院就诊可减少后遗症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核黄疸;临床分型;危害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小儿科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严重者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患儿预后不好则有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抽搐甚至威胁到患儿生命[1-2]。所以,不仅是孩子父母在这方面一定要引起重视,临床医生对新生儿黄疸也要高度重视。

    1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分型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因血中游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游离胆红素(即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未与白蛋白结合的部分)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透过细胞膜,当它进入脑组织后,可产生胆红素的毒性作用而致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用是阻断脑细胞线粒体的氧利用,使脑细胞的“呼吸”和能量产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脑的正常功能。所以临床上通常以血清胆红素浓度来估计核黄疸的危险性,一般认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342 μmol/L(20 mg/d1)时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但通常要以游离胆红素的升高为主。

    1.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即因血液新生儿肝脏功能未成熟、胆红素产生过多致胆红素浓度过高。一般而言,大多新生儿黄疸多于出生后2~3 d产生;足月儿多于2~3 d产生,皮肤呈浅黄,巩膜蓝为主微带黄色,小便稍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