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32期
编号:12990249
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3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32期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中医
     摘要: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数则。

    关键词: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中医;临床应用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医的经典理论,从《神农本草经》、《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开始,到历代医家方剂,其具有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在后世医家的临床应用中往往注重药物四气(寒、热、温、凉)在临床中的运用,忽视了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本文从五味理论的历史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并举医案数则。

    1理论渊源

    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分析总结中药性质的中药药物学体例。自此之后在各种中药书籍中都在每论述一药物时首先标明其性味,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

    《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其作用是辛味药以散肺气之郁,甘味药以补脾气之虚,苦味药以泻心火,酸味药以敛肝阴,咸味药以补肾虚。

    从阴阳属性上来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