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6年第33期
编号:13073987
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0日 《医学信息》 2016年第33期
     摘要:目的 对康复护理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系统探究。方法 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比组,每组37例;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在此基础上,康复组实施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FMA评分、Ess评分及ADL评分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ESS评分及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康复组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肢体功能障碍,促进肢体功能的良好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意义重大。

    关键词: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威胁。急性脑梗中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临床实践证实,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肢体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掌握康复护理的措施及临床效果,本文对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患者41例,女患者33例;年龄47-78岁,平均(52.4±2.7)岁;发病到人院时间2~48 h;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冠心病6例;合并糖尿病5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无心肝肾等功能性病症,也无精神系统病症,认知、意识正常。按人院治疗时间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比组,每组37例,在基本资料、病情病程、治疗方式等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此项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全面的治疗,同时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干预,包括定期翻身、体位摆放、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健康教育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康复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心理干预 因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疗程长,康复缓慢,再加上肢体功能存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安、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到临床康复治疗。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照顾,以取得患者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包括疏导、解释及支持,缓解或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建立治疗信心,让患者更为积极、主动的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此外,还应让患者家属参与尽量,多理解患者,并多陪伴,多鼓励,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也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开导,让他们以积极心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 百拇医药
    1.2.2体位护理 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体位,以缓解患侧的水肿、痉挛等情况,使患者感到舒适。在更换体位之后,应把患者肢体放于功能位,要避免棉被过重。指导患者家属掌握不同体位摆放肢体功能位方法。2 h进行一次体位更换,床铺应干燥、清洁,定期应温水擦洗身体。

    1.2.3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①被动运动,在患者病情和体征稳定之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患侧被动运动,2-3次,d,15-20 min/次。主要进行肢体正确摆放、被动运动及按摩等,对患侧关节进行活动,从大关节开始到小关节,力度从小到大,进行被动屈伸、内收、外伸及旋转等动作;②主动运动,在患者肢体功能有一定改善,意识恢复之后,护理人员应由简到难地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主要是翻身、坐位更换、站立、行走等训练,特别是要对健肢进行主动运动,3次/d,活动量根据康复情况调整。患者在能够作稳后就可进行站立训练,在站立10 min无疲劳时可进行步行训练。每项训练均要有受过康复专科培训护理人员指导进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展。
, 百拇医药
    1.2.4生活能力训练 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之后,在卧床治疗期间应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生活训练,先从饮水、进食等方面,然后再进行餐具应用、刷牙、洗脸、穿衣、脱衣等。在实际训练中,需要有专人陪护,以免出现意外事件。

    1.3效果观察 在護理前后应用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ESS)、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价。

    1.4统计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计量数据,以t予以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在ESS评分方面,康复组护理前后分别为(24.16±4.34)分、(5.23±2.30)分;对比组护理前后分别为(24.19±4.18)分、(10.26±2.33)分,两组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在FMA评分方面,康复组护理前后分别为(24.67±4.14)分、(43.55±7.01)分,对比组分别为(24.72±4.10)分、(38.62±4.23)分,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在ADL评分方面,康复组护理前后分别为(12.56±2.41)分、(34.12±7.15)分,对比组分别为(12.43±2.38)分、(22.46±7.63)分,护理前数据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脑血管突发阻塞而引起脑组织出现急性缺血性损伤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往往会留下诸多后遗症。患者在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后往往会不同程度上心理影响,不利于康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临床实践表明,实施积极的康复训练护理,大部分患者能恢复一定肢体功能,超过50%患者能自理生活。

    本研究中,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在实际操作中,将心理护理作为基础,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给予干预,与此同时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病情的认知功能,给予患者鼓励、安慰、理解及支持。在此基础上开展体位护理,让患者能正确摆放肢体功能位,确保肢体关节功能得到恢复训练。再依照被动到主动,循序渐进原则开展肢体功能动作训练,让患者逐步恢复站、坐、行等基本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患侧血循环,促进肢体运动及平衡功能得以得以恢复,最后实现生活的自理。康复组的ESS评分、ADL评分及FMA评分均要优于对比组(P<0.05)。可以看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尽早实施针对性、系统性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好,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熊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