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
编号:12979272
儿泻停颗粒佐治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8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1期
     2.3药物不良事件 本临床观察期间A组有1例患儿口服酪酸梭菌3 d,腹泻治愈但发生皮疹,停药后消失,考虑与酪酸梭菌颗粒可能相关;B组与C组各有1例服用儿泻停颗粒后发生呕吐,经指导家长喂药方法后未再发生,考虑与药物因素可能无关。

    3 讨论

    抗生素引起腹泻的机理复杂而多样化,有改变肠神经系统活性[4],损伤肠上皮细胞,干扰胆汁酸代谢[5]等直接作用,更严重的是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过度生长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研究[6]认为人体肠道菌群失调分为III度,I度为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数量上发生改变,去除诱因,如停用抗生素等,可自行恢复;II度正常菌群数量进一步减少,需要治疗才能纠正;III度肠道中的原籍常住菌大部分被抑制,少数菌种过度繁殖占绝对优势,如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变形杆菌等,临床表现为严重腹泻及胃肠功能紊乱。针对AAD的发病机制,治疗往往需停用可疑抗生素,补充肠道正常菌群,针对性选用敏感窄谱的抗生素如甲硝唑、万古霉素等,及其他对症处理。
, http://www.100md.com
    微生态制剂预防和治疗AAD的效果已得到诸多临床试验的证实[7-8],其中推荐较多的菌种有酪酸梭菌、布拉氏酵母菌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酪酸梭菌不仅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重建,同时代谢产生丁酸,能促进肠粘膜上皮修复,抑制致病菌生长[9],而在AAD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中A组酪酸梭菌治疗婴幼儿AAD第3 d和第5 d总有效率分别为55.36%和67.86% ,与Lynne[10]等报道相似,进一步证实了酪酸梭菌治疗AAD的效果,因此我们权以微生态制剂的代表酪酸梭菌颗粒做为对照组观察中药儿泻停颗粒佐治婴幼儿AAD的疗效。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儿泻停组与酪酸梭菌组治疗婴幼儿AAD第3 d与第5 d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药儿泻停颗粒与益生菌制剂酪酸梭菌颗粒治疗婴幼儿AAD有相似的疗效;而儿泻停联合酪酸梭菌组与酪酸梭菌组治疗婴幼儿AAD第3 d和第5 d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药联合治疗AAD有更广阔前景。

    AAD在祖国医学属"泄泻"的范畴,中医对于AAD的辩证分型,各医家意见不一,大多认同脾肾阳虚、寒湿困脾、湿热内蕴3型,治疗重在扶正祛邪的整体调理思想[11-12]。我们选择的儿泻停颗粒是由茜草藤、乌梅、甘草等纯中药组成,茜草藤味苦寒无毒,有清热燥湿之功; 乌梅味酸涩性平,能涩肠止泻、益胃生津;甘草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多种功能。而现代药理学研究也发现茜草藤中含丰富的蒽醌、皂甙、多糖类等,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作用[13];乌梅制剂具有下调致炎细胞因子IL-8、TNF-a[14-15],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调节PGE2的效果,表现出抗炎的药效作用[15];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改善了中药制剂的口感,提高依从性,甘草酸有吸附毒素、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可以维持良好的肠道环境[16],故儿泻停颗粒君、佐、使三药合用有共奏清热燥湿、固肠止泻之功。
, 百拇医药
    本临床研究结果显示A、B、C三组均有较高的总有效率,考虑与我们选择的病例病情相对较轻相关,为保障医疗安全,且由于口服药物的局限性,我们将临床重症AAD病例剔除在本研究队列之外,在本试验5 d观察期过后,我们继续追踪了未痊愈(有效及无效)的112例患儿的后继治疗,发现约43%(48例)的患儿使用了甲硝唑(静脉或口服),26%(29例)患儿静脉使用利福霉素或夫西地酸钠,10.9%(12例)患儿口服万古霉素后临床症状缓解,说明约有半数以上(89/169,52.67%)的AAD患儿需要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4 结论

    本组研究显示,中药儿泻停颗粒治疗婴幼儿AAD的效果与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类似,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为儿科AAD患者的治疗又提供了一种选择;儿泻停颗粒联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治疗婴幼儿AAD较单用微生态制剂组疗效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Bartlett JG. Clinical practice.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J].N Engl J Med,2002,346(5) : 334-339.

    [2]Merenstein DJ, Foster J, D' Amico 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Measuring the Influence of Kefir on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J].Arch Pediatr Adolesc Med,2009,163(8):750-75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S].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4]Schreiber KL,Price LD,Brown DR. Evidence for neuromodulation of enteropathogen invasion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J]. J Neuroimmune Pharmacol,2007,2(4):329-337.

    [5]Hogenauer C, Hammer HF, Krejs GJ, et al. 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J].Clin Infect Dis, 1998,27(4):702-710.

    [6]武庆斌,郑跃杰,黄永坤.儿童肠道菌群基础与临床[M]. 科学出版社, 2012:322-324.

    [7]陈秀奇,王琳琳,单庆文.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Mata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303-308., 百拇医药(周诗琼 梅红 彭罕鸣 王宝香)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