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7年第2期
编号:12978781
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2期
     5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

    无脊柱侧弯、旋转畸形、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采用中药疗法、外用贴敷药、按摩疗法、针灸疗法、牵引疗法、神经根阻滞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胸腰椎侧弯幅度较大且有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禁止吸烟饮酒,对合并有骨质疏松、骨折史患者用X线明确诊断,制订重建技术方案。观察患者骶骨中线变化情况,判定患者的冠状面平衡情况,维持脊柱平衡。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主要通过自体移植手术治疗,恢复能力强,疗效突出[12]。但是对于老年合并有骨质疏松患者主要采用异体移植、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椎体融合,采用锥弓根髓内钉进行固定,提高固定效果。

    6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

    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之后,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存在进展风险的侧弯,比如腰弯40°以上,或胸弯在50~50°以上的患者,另外,对于胸椎后凸角度在60°以上,腰椎后凸在5°以上的患者,均呈现为不正常的情况,要对其进行矫正处理[13]。并且,针对神经源性跛行或神经根病患者,即,神经功能上期缺损患者也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以维持冠狀面及矢状面平衡为治疗原则,脊柱姿势平衡,可将能量需求降低,对疼痛进行限制,对疲劳感进行缓解,以此将患者满意度及美观效果提升,并对因畸形造成的并发症进行减少。同时退变性脊柱侧弯以对畸形脊柱固定和融合好为治疗目标。相关研究显示,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不用给予自体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融合就会成功,然而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于青少年相比,有较高的假关节风险。经过融合治疗的成人畸形患者,高达24%的假关节概率,其影响因素主要为骶骨骨盆固定不完整、大于55岁的年龄、矢状面正平衡在5 cm以上,胸腹联合切口及髋关节骨关节炎、胸腰段后凸等[14]。以此说明,力学环境建立要适当。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关节固定术进行治疗,标准物质也为自体移植,固定髂骨之后,髂移植物可能无法取得,因此,可选择自体移植物的代替物,在融合程度的影响下,缺乏局部自体移植物时,主要以成骨蛋白、人工合成材料及同种异体产品等为代替物。有研究显示,BMp可将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将质量效果提升[15]。
, http://www.100md.com
    退变性脊柱侧弯以手术治疗为主,患者有三维畸形,骨质重建为主要治疗原则,应尽早进行神经管减压,纠正矢状面或冠状面失衡症状,通过骨移植或使用填充剂提高骨量,提高脊柱稳定性。目前,我国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分型标准还没有特定的标准,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病史等信息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希望临床对退变性脊柱侧弯制订统一的分型、治疗方案,提高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处理能力,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郑杰,杨永宏,楼肃亮,等.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0):5490-5496.

    [2]秦柳花,马华松,闫晶,等.药物-心理联合镇痛对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术前疼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04-1907.

    [3]翟睿,汪学松,金传峰,等.退变性脊柱侧弯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3):256-259.
, http://www.100md.com
    [4]周立建,吴小涛,戎琳晔,等.丹阳地区退变性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5(9):802-805.

    [5]关永林,赵学权,王振东,等.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287-289.

    [6]刘继峰.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8):209-210.

    [7]邹春华,肖经难.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分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89,91.

    [8]李波.退变性脊柱侧弯外科治疗重点问题[J].临床外科杂志,2014(5):314-316.

    [9]楼肃亮,郑杰,杨永宏,等.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3):20-22.
, http://www.100md.com
    [10]黄华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40-42.

    [11]杨子斌,赵伟,吕乔,等.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56-57.

    [12]丁安泽.手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8):2467-2468.

    [13]门丽.退变性脊柱侧弯术前术后护理[A].//第九届西部骨科论坛论文集[C].2013:227-229.

    [14]苏士乐,刘浩,章宏志,等.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J].颈腰痛杂志,2014,35(6):435-437.

    [15]黄小金.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7):779-781.

    编辑/申磊, 百拇医药(付宇萌 霍洪军)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