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于对照组(P<0.05);经有效治疗后,所有患者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疗效
在呼吸系统性疾病中,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症。这种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与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引发气道炎症与高反应性[1]。临床治疗该种慢性疾病,多使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但是根据临床治疗取得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的哮喘症状并不能有效得到控制,同时不少患者对西药治疗的依从性比较低。基于临床治疗体现的效果,中医开始逐渐应用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中[2]。本文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76例均分两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9.6±7.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9±1.8)年;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0.3±8.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5±1.5)年。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判断标准。病情分级:轻度48例,中度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咳痰咳嗽、大便秘结、喉中哮鸣音、呼吸困难等。对比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应立即脱离过敏原,并尽快缓解阻塞的通道,纠正机体缺氧状态,促进肺功能恢复。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予以氨茶碱、舒弗美、沙丁胺醇与泼尼松等药物治疗。患者哮喘症状持续,应立即吸氧、纠正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使用的氨茶碱与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沙丁胺醇则通过雾化泵吸入。如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应给与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缓解期的患者,医护人员告知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原理过敏原,消除病因等常规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予以治疗。如患者处于急性期,中药配方为麻黄12 g,郁李仁14 g,五味子10 g,浙贝母16 g,干姜12 g,半夏16 g,百部14 g,茯苓12 g,款冬花15 g,射干8 g,皂荚6 g,细辛4 g,陈皮9 g,将此药材用水煎服,1剂/d;对于缓解期患者,中药配方为甘草5 g,党参14 g,紫河车15 g,茯苓12 g,川贝母14 g,半夏14 g,黄芪16 g,白术8 g,陈皮12 g,五味子15 g,并用30 ml生姜汁与30 ml竹沥水兑服,1剂/d,水煎服,分早晚服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即FEV、PEF、FVC;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显效:经过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患者肺部罗音、胸闷、咳嗽、喘息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结束后,者肺部罗音、胸闷、咳嗽、喘息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部分患者有加重趋势。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临床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0%,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 经有效治疗后,所有患者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前对照组患者FEV、PEF、FVC各项指标分别为(1.41±0.24)L、(192.21±14.87)L/min、(2.13±0.49)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FEV、PEF、FVC各项指标分别为(1.46±0.39)L、(192.34±16.25)L/min、(2.15±0.49)L,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照组FEV、PEF、FVC指标分别为(2.14±0.38)L、(228.42±18.97)L/min、(2.96±0.44)L,观察组患者FEV、PEF、FVC指标分别为(3.15±0.39)L、(253.25±22.15)L/min、(3.98±0.62)L,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 討论
众所周知,支气管哮喘病症的产生,主要是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等各类炎性细胞与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气道炎症[3]。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道高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种疾病的早期阶段主要是气道炎症。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气道就会出现痉挛、受阻,由此善生支气管哮喘。如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痰鸣音,病情严重的时候难以平卧[4]。临床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主要是止喘,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会引发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系数不高,且用药时间较长。难以从根本上缓解该种病症。在中医范畴中,该种疾病被归类为“啸证”,为痰鸣气喘疾反复发作,因而痰为该种病症的根源。中医治疗该种疾病的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哮喘的急性症状为寒痰扰动,应攻邪治标,温肺平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选择的各类中药材,均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款冬花与百部有利于温肺止咳,半夏与浙贝母可涤痰、降逆,药物综合使用就能够达到祛痰、止咳的效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病久则正气虚,因而缓解期就应补肺、肾、脾之虚。而选择的甘草、党参、紫河车、茯苓、川贝母、半夏、黄芪、白术、陈皮、五味子、生姜汁和竹沥水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经此次研究活动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詹俊英.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9):78-79.
[2]罗伟贤.中西医结合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J].医药前沿,2015,16(11):789-790.
[3]张居卫,姜燕飞,张海英,等.复方鞘蕊苏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5):90-91.
[4]萨仁花,乌云斯庆,贺西格巴特尔,等.蒙药八味沉香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40):182-182.
[5]李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8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54-155.编辑/温灵慧, http://www.100md.com(刘英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疗效
在呼吸系统性疾病中,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病症。这种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与肥大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共同参与引发气道炎症与高反应性[1]。临床治疗该种慢性疾病,多使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但是根据临床治疗取得的效果,大部分患者的哮喘症状并不能有效得到控制,同时不少患者对西药治疗的依从性比较低。基于临床治疗体现的效果,中医开始逐渐应用于该种疾病的治疗中[2]。本文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76例均分两组。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39.6±7.6)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9±1.8)年;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0.3±8.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6.5±1.5)年。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判断标准。病情分级:轻度48例,中度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咳痰咳嗽、大便秘结、喉中哮鸣音、呼吸困难等。对比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应立即脱离过敏原,并尽快缓解阻塞的通道,纠正机体缺氧状态,促进肺功能恢复。对于急性发作期患者,予以氨茶碱、舒弗美、沙丁胺醇与泼尼松等药物治疗。患者哮喘症状持续,应立即吸氧、纠正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患者使用的氨茶碱与地塞米松或甲泼尼龙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沙丁胺醇则通过雾化泵吸入。如患者合并感染情况,应给与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缓解期的患者,医护人员告知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原理过敏原,消除病因等常规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予以治疗。如患者处于急性期,中药配方为麻黄12 g,郁李仁14 g,五味子10 g,浙贝母16 g,干姜12 g,半夏16 g,百部14 g,茯苓12 g,款冬花15 g,射干8 g,皂荚6 g,细辛4 g,陈皮9 g,将此药材用水煎服,1剂/d;对于缓解期患者,中药配方为甘草5 g,党参14 g,紫河车15 g,茯苓12 g,川贝母14 g,半夏14 g,黄芪16 g,白术8 g,陈皮12 g,五味子15 g,并用30 ml生姜汁与30 ml竹沥水兑服,1剂/d,水煎服,分早晚服用。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即FEV、PEF、FVC;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显效:经过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患者肺部罗音、胸闷、咳嗽、喘息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结束后,者肺部罗音、胸闷、咳嗽、喘息以及气促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功能获得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部分患者有加重趋势。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采用t检验对两组患者临床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30%,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者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 经有效治疗后,所有患者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前对照组患者FEV、PEF、FVC各项指标分别为(1.41±0.24)L、(192.21±14.87)L/min、(2.13±0.49)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FEV、PEF、FVC各项指标分别为(1.46±0.39)L、(192.34±16.25)L/min、(2.15±0.49)L,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照组FEV、PEF、FVC指标分别为(2.14±0.38)L、(228.42±18.97)L/min、(2.96±0.44)L,观察组患者FEV、PEF、FVC指标分别为(3.15±0.39)L、(253.25±22.15)L/min、(3.98±0.62)L,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3 討论
众所周知,支气管哮喘病症的产生,主要是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等各类炎性细胞与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产生的气道炎症[3]。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道高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种疾病的早期阶段主要是气道炎症。随着病情的逐步发展,气道就会出现痉挛、受阻,由此善生支气管哮喘。如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就会表现出呼吸困难、痰鸣音,病情严重的时候难以平卧[4]。临床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主要是止喘,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会引发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系数不高,且用药时间较长。难以从根本上缓解该种病症。在中医范畴中,该种疾病被归类为“啸证”,为痰鸣气喘疾反复发作,因而痰为该种病症的根源。中医治疗该种疾病的原则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哮喘的急性症状为寒痰扰动,应攻邪治标,温肺平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选择的各类中药材,均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款冬花与百部有利于温肺止咳,半夏与浙贝母可涤痰、降逆,药物综合使用就能够达到祛痰、止咳的效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病久则正气虚,因而缓解期就应补肺、肾、脾之虚。而选择的甘草、党参、紫河车、茯苓、川贝母、半夏、黄芪、白术、陈皮、五味子、生姜汁和竹沥水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经此次研究活动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与单纯的西医治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詹俊英.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9):78-79.
[2]罗伟贤.中西医结合对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J].医药前沿,2015,16(11):789-790.
[3]张居卫,姜燕飞,张海英,等.复方鞘蕊苏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5):90-91.
[4]萨仁花,乌云斯庆,贺西格巴特尔,等.蒙药八味沉香散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2(40):182-182.
[5]李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8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154-155.编辑/温灵慧, http://www.100md.com(刘英杰)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