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鉴别
编号:13063700
腹膜后纤维化的CT诊断与鉴别(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9日 医学信息 2017年第11期
     3.2腹膜后纤维化的CT表现 腹膜后纤维化CT表现主要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肿块影,CT值在平扫时约相当于肌肉组织,大部分密度均匀,可以不均匀,但增强扫描以后,密度可明显增高,部分病灶增强后强化不明显,这取决于纤维组织内是否富含毛细血管网[5]。本组病例中9例为中下腹部腹膜后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平扫CT值与相邻腰大肌相似,密度相对均匀;增强扫描,肿块表现为无明显强化者3例,轻中度强化者6例;肿块前缘边界基本清楚,后缘常见浸润,边界不清楚,主要包绕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腹腔干及一侧或双侧输尿管等。肿块表现为大部分位于肾门至腹主动脉分叉水平,病灶以腹主动脉为中心,位于其前方及两侧,背侧少见;本组10例病灶9例于该区域,1例弥漫型病例于双侧肾脏水平,右侧为主,病灶同时累及右侧肝脏被膜及右侧胸膜,表现为密度均匀、形态欠规则并弥漫增厚软组织影。腹膜后纤维化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CT检查方面主要显示病变对输尿管、主动脉、腹腔静脉以及腹膜后器官的压迫和侵犯,特别是肿块与双侧输尿管关系一定要非常清楚,常表现为输尿管受压梗阻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本组10例病例中,3例累及输尿管,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狭窄,闭塞和(或)静脉血栓形成多需造影或MSCT增强扫描确诊。
, 百拇医药
    3.3鉴别诊断 诊断腹膜后纤维化应注意与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等腹膜后恶性肿瘤鉴别[6]。主要的鉴别点有以下几方面:①从腹膜后纤维化好发部位来看,肿块大部分分布于肾门至腹主动脉分叉水平,主要位于主动脉前方及两侧,一般不累及大血管后方,很少超过腰大肌,而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瘤等恶性肿瘤累及范围广泛,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灶分布符合其引流途径。②腹膜后纤维化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腹膜后纤维化主要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输尿管,使输尿管向内侧移位并常伴有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积水,周围骨骼及其他组织受压,但无侵蚀破坏;而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瘤等腹膜后恶性肿瘤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和输尿管主要是推移,淋巴肿块大时可出现将血管夹在中间的“三明治”征,较少出现肾盂和输尿管的梗阻扩张。其他恶性病变可侵蚀破坏周围骨质结构。③病变的形态方面,腹膜后纤维化肿块外形多不规则,无结节融合及分叶状改变;而淋巴瘤及淋巴结转移瘤常为多个散在的淋巴结或相互融合形成不规则肿块。腹膜后纤维化还应与腹膜后出血、感染等腹膜后良性病变鉴别。临床病史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腹膜后出血多为外伤后所致,自发性出血少见且一般有血液病史,发病急并伴有腹部疼痛,影像学上可见不均匀的较高密度血肿;腹膜后感染常伴有发热及血生化异常。
, 百拇医药
    总之,腹膜后纤维化是影像学表现多样性的一种少见病,而CT检查是发现和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CT空间分辨率高,解剖定位较好,能非常全面、准确的反映病变的形态、位置、大小、血供及与临近器官的关系;对明确诊断、了解病灶的分期及疗效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包绕腹膜后组织的肿块或不明原因尿路梗阻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此外,由于病灶累及范围较广,包绕输尿管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是很常见的,在日常工作中积极结合MRU、IVP等影像检查,并密切结合临床,以病理结果为依据,才能进一步提高对腹膜后纖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刘航,肖卫国.腹膜后纤维化33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6):383-386.

    [2]孙常胜.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3):285-287.

    [3]孙晓东,卜顺林,白卓杰,等.腹膜后纤维化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1):40-42.

    [4]陈婧.腹膜后纤维化4例影像学表现[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1):161-162.

    [5]李在军,冀刚,李启,等.多层螺旋CT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14-517.

    [6]梁雪.腹膜后纤维化的超声诊断[D].天津医科大学,2013., 百拇医药(裴会荣)
上一页1 2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