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性胆管狭窄手术时机对肝功能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2)
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常病情复杂,治疗困难,若治疗不当,会导致患者接受多次手术治疗,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且疗效逐渐降低,严重时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肝衰竭,出现较高的病死率[1]。同时胆管损伤狭窄发生后,对胆管的损伤程度与手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 是否可直接行修复术,修复后远期是否会狭窄梗阻,其手术时机的选择备受争议[2]。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建立兔胆管损伤后狭窄修复模型,观察梗阻时程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损伤性胆管狭窄修复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肝功能变化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选取相同月龄、相同批次的健康家兔32只,体重2.1~2.7 kg,雌雄兼用,经过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审核。
1.2方法 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直接行胆管切断对端吻合术,B组胆管梗阻20 d、C组胆管梗阻30 d,D组胆管梗阻80 d,一期胆总管均置入橡皮塞,造成不完全性胆管梗阻,3个月后进行胆道再通及胆管对端吻合术。全部实验动物不同时期取血观察者和测定肝功能变化。①一期手术:一期手术橡皮塞置入胆总管,术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采用盐酸氯胺酮麻醉,并辅以地西泮注射液,无菌环境操作下于上腹正中切开5 cm,然后胆总管置入橡皮塞,关腹[3]。②二期手术:二期行胆道再通及胆管对端吻合术,同样麻醉后开腹,仔细钝性分离胆总管梗阻处。
1.3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测定一期术后,二期术后各组动物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ALP),方法:抽取各组动物晨起空腹血5 ml,然后将其注入2支干燥的试管内,5 min后离心分离血清,并且立即进行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