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或格列美脲对新诊断合并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对比(3)
2.2.2两组治疗前后其他评价指标比较 治疗后,患者BMI、SBP、DBP、TG、LD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MI、WC呈现降低趋势,而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后WC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3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发生率20.00%。实验组患者中出现低血糖反应2例,低血糖发生率4.34%,实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2.80 mmol/L),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3讨论
T2DM在世界范围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1],而中国T2DM患者合并腹型肥胖占比近一半,进一步加剧血糖控制难度。与单纯肥胖的患者相比,T2DM合并肥胖/腹型肥胖的患者减重并维持体重更加困难,尤其是部分降糖措施可能进一步加重肥胖。降糖治疗中可能通过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生成、低血糖后防御性进食、以及水钠潴留等作用从而进一步导致体重增加。因此,在《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7]中指出选择降糖药物时,对于初诊HbA1C≥7.0%患者,在二甲双胍治疗基础上,首先优先考虑联合有利于减轻体重或对体重影响中性的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