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信息》 > 2019年第20期
编号:13422875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21日 《医学信息》 2019年第20期
     2.3新辅助治疗 在术前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目的在于缩小病灶,有助于手术切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研究表明,术前放化疗与LARS的发生密切相关。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发生术后长期LARS的风险是接受单纯手术患者的2倍[10]。新辅助放疗引起LARS的机制为:①术前放疗可加重直肠、肛管和吻合口的炎性反应及组织的瘢痕形成,术前放疗导致的炎性反应还可能降低直肠壁的顺应性;②肛门静息压力主要由肛门内括约肌提供,受盆底内脏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Bryant CL等[11]认为其功能障碍可能与无意识状态下的被动失禁有关,如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大便失禁。研究发现,与未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术后肛门静息压更低[12-15]。③肛门最大收缩压由肛门外括约肌提供,主要由阴部神经或直肠下神经支配,其功能障礙可能与有意识状态下的失禁以及便急症状相关[11]。但对患者肛门最大收缩压是否与接受术前放疗呈一定相关性的研究目前并没有明确结论。有研究报道接受术前放疗的患者肛门最大收缩压低于未接受术前放疗者[16,17],但也有其他研究显示不支持此结论[12-14]。④多个研究均报道了放疗后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并可能与主观的排便不尽感和簇状排便症状相关[11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