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3531
校园苦读,百度不百度 ?(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知识窗》2010年第4期
     “古筝有多少根弦?”“谁能提供一些描写冬天的知名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上句是什么?” “怎么把大象放进冰箱?”……在百度的知识社区里,汇聚着上千万网民们所提出的数亿问题和词条,包罗万象,甚至有些稀奇古怪,但所有这些问题,很快就能由另一位网民提供出最令人满意的答案和完善补充。

    “百度百科”已经收录了近200万个词条,成为最大的中文百科全书,相当于20部大英百科全书;而“百度知道”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中文互动问答平台,拥有超过五千万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有最佳答案),超过3亿的回答量……

    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更加容易地贡献和共享知识,这一切都离不开百度。如今,百度一词早已作为搜索引擎的代名词,融入了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国有过半数网民陷入“搜索依赖”的漩涡,不少人甚至突然发现自己“百度多了,脑子不好使了”,并为此懊恼不已。

    那么,正在营养汲取阶段的校园学子们,到底是“百度”还是不“百度”?这,似乎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问题。

    校园即景:

    苦读学子百度成风

    ★现如今,小学生依靠百度才能完成作业的现象真不少,这让家里没有电脑的不少家长和孩子左右为难,小学五年级学生小谢就是其中一位,因为妈妈担心他上网成瘾,一直不肯买电脑。可升入高年级后,需要通过网络帮助完成的课后作业越来越多,为此,谢妈妈终于决定买电脑了,原因也简单:“没有电脑,孩子连作业都完不成,这可是大事。”

    “我很喜欢上网,我就是通过它来学习的。我没有家庭教师,父母的工作又比较忙,当我遇到问题找不到别人可以请教的情况下,我就只好请教‘网上教师’了。你只要把习题发到网上,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答题。那些高手真是厉害,不但给你答案,还会附上详细的解题步骤,不但方便而且快捷,比家庭教师都好!”多数小学生对上网的好处如数家珍。

    ★李女士发现这几天儿子写的作文里,有很多内容是从网上下载的。她对孩子过于依赖网络表示了担忧,儿子还振振有词地说,既然一下子就能找到相关内容,何必再费脑筋去写。

    儿子的说法令李女士担忧不已,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有问题上网查询已经成为习惯,慢慢地,儿子也学会了自己上网搜索信息。但没想到,儿子竟对上网搜索产生了依赖甚至上瘾。现在儿子对古诗词的背诵兴趣大减,理由是上网搜索一下什么都有了,不必费力去背。李女士无奈地说:“如此一来,孩子的学习兴趣必定会受影响,但生活又不可能离开网络,真不知该怎么办?”

    ★长沙理工大学大三学生小唐十分喜欢百度,网络上庞大的信息量和方便快捷的搜索服务,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新电影是什么、天气情况怎样、哪里有美味小吃……所有信息随时获得。

    正当小唐得意于自己的“小灵通”时,却发现自己已完全沉溺于网络搜索了,他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尽脑汁思考问题,就连听别人说话,脑海里也立马浮现出所谓的“关键词”。

    这个周末,家里的网络出现了问题,小唐又急着要交一篇论文。尽管资料和书籍都摆在他手边,但不能上网、不能搜索,小唐便无从下笔。整整两天,唐同学都只字未动,脑海里一片空白……

    青春焦虑:

    百度多了,脑子不好使了?

    百度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变笨”。高一学生小周认为,用惯了搜索后,记忆力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因为搜索很方便,电脑就在身边,一个问题,搜过一遍也不会去刻意记住,第二次遇到,还是得再一次搜索,这么一来,真正被记住和吸收的东西很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44.71%的网民经常使用(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近一半的网民高度依赖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另外,每天使用一次搜索引擎的用户也占到17.2%。这意味着每日使用搜索引擎用户数高达61.91%。同时,搜索引擎用户中有将近80%的年龄段分布在18~40岁之间,其中18~24岁、25~30岁两组用户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37.84%和22.15%。由此可见,网民的搜索依赖性,呈现增强趋势。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刘小林教授介绍,“搜索依赖症”发展蔓延的速度及范围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网络搜索给了我们一种能找到无所不在的信息的可能,但它同时让我们面临着如何甄别信息真伪的问题。网络搜索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无限的搜索引擎让信息唾手可得,搜索成瘾所带来的惰性,让越来越多的网民思维趋于简单化,变得更迟钝和麻木,更懒得思考了。因过度依赖搜索引擎,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的精神,减弱人们对信息的解读分析能力。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010年3月9日报道,美国乔治城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利坚大学、威廉玛丽学院、弗吉尼亚大学等多所院校都禁止上课使用笔记本电脑。乔治城大学一名教授说,促成他禁用笔记本电脑的原因是,他某天要求一名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却回答:“稍等,让我打开电脑看看。”他很不高兴地说:“我不想知道你电脑里面有啥,我只想知道你脑袋里装啥。”

    调查发现,使用笔记本电脑成瘾的学生,其平均成绩和从不上课的学生差不多。

    最让家长担心的是:孩子经常上网抄答案!遇到难题自己不思考,往往是“百度”一下,想要的东西自然都有。在家长陈先生看来,网络找答案是一种变相抄袭,老师布置作业的本意是想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或通过阅读查找书籍来完成,现在变成网络包揽天下,即使孩子完成作业也失去意义。

    以前孩子虽然经常有很多题目不会做,但至少自己会花时间去钻研和琢磨,即便最终的答案是家长或者老师告诉他的,但相信这个过程还是有进步的。可现在,孩子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就全部求助网络,以后就容易形成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

    校园学子依赖已然成病。心理专家分析,当遇到问题求助于搜索引擎时,网友们提供答案并不需要负责任,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这对于鉴别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极易产生误导。

    章媛是高二的学生,虽然她也常上网搜索各类信息,为我所用,但是遇到问题时,更愿意询问身边的专家以及翻阅书本等资料,原因是搜索的信息通常很杂。“所以问人比问搜索更方便,搜索一搜就出来一大堆,自己还得分辨真伪,过滤信息也是个伤神的事。有些比较专业的东西,我会去书城查资料,这样更放心。”

    搜索来的知识虽然丰富,但如果不加记忆、组合、创新,它就不是真正属于你,所谓无所不能的搜索引擎里的“标准答案”还常常会以讹传讹。再者,谁能随时随地带着电脑出行呢?考试时遇到不会做的难题,难道能转身去“百度”后再回来考试吗?过度依赖搜索引擎让太多校园学子不再费力去记忆,不再绞尽脑汁思考问题,不再为一个观点而争论,可能会让我们的大脑“生锈”,失去创造力。大脑若变成“抽水马桶”,一切知识便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无法积累。

    人脑PK电脑:

    戒掉搜索依赖

    遇到孩子依靠网络完成作业,多数家长认为应该严厉制止。特别是中学以下学生,抗诱惑的能力差,一旦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不少孩子都会跟风,家长、老师要培养他们抵制不良风气的思想和能力。金华市金东区曙光小学校长张根兵表示,家长应该掌握孩子合理完成作业的进度。学生懂得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学习并不是坏事,但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对网上资料不能简单复制,而要形成记忆和思考。 (张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