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记忆力来自哪儿?
人有很强的记忆力,那么动物有记忆力吗?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记忆是人类的特有功能,可是,事实证明某些动物不但有记忆力,而且它们的记忆力让人无法想象,从大象、狮子等高等动物到猴子、老鼠等低等动物都具有记忆力。狗能从千里之外的深山老林走出来;猴子能把几年前贮存的食品找回来,我们怎么解释动物的这种现象呢?是它们先天的本能,还是后天的记忆?
对动物的记忆力如果单单用“先天本能”或“条件反射”等词语来解释的话,那你就理解错了。因为动物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动物的记忆力是建立在一定的记忆媒介上的。例如狗的记忆靠的是嗅觉,麻雀的记忆力是借助生存环境,老鼠的记忆力依靠气味。当然,好多动物的记忆媒介并不是很明确。
就说蟾蜍吧,当长久的冬眠结束后,它们会一同朝着池塘进发,为了繁殖,它们往往进行着数百米远的征途。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即使在它们的征途中经过一个个池塘,它们也不会因新池塘的美好环境而停留,更不会随意跳进这些池塘中产卵繁殖下一代,哪怕就是临产的母蟾,也会朝着它们特定的池塘艰难爬行。事实证明,蟾蜍进发的产卵之途,完全是沿袭着它们前辈的路,而且这些池塘也是临产蟾蜍的出生之地。许多人推测,蟾蜍的记忆媒介受着生存环境以及地磁的影响,然而日本早稻田大学石居进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验予以了否定,他将临产的蟾蜍放到离繁殖池塘稍远的地方,这些临产的蟾蜍常常迷失方向,只有在几只蟾蜍汇合的情况下,它们才重新朝着自己原来的池塘方向行进。
英国动物学家山口教授为了揭开沼泽山雀的记忆,让人在一座房子里放了12根小树枝,并在这些小树枝上钻了好多小孔,小孔里放上大麻籽,然后用布塞上小孔。鸟儿要想吃到大麻籽,必须先啄开塞着的小布团。
实验开始了,首先他让一只沼泽山雀从桌子上叼十多颗大麻籽贮藏起来。由于贮存的地方受到限制,每一粒种子只能藏一个地方,这只沼泽山雀费了好大的劲儿,绞尽脑汁才把这十几粒大麻籽藏好。然后把山雀放出去3个小时后,再让它进来找寻那些贮藏的大麻籽。如果这种寻找完全是盲目的话,那么就需要搜索8个洞才能找到1颗种子。事实上,沼泽山雀只探查24个洞,便找到了其中的十几粒种子,即平均2.4次中就有一次命中的机会,可见这远非机遇类假设所能解释的。
有人推测与气味有关,于是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在同样的树枝上,首先让沼泽山雀把13颗种子贮藏起来,随后又人为地把贮藏好的十几粒种子转移了地方,这样再次让沼泽山雀进来找寻,山雀进来后首先探索的洞穴中,就是原先用来贮藏种子现已成为空的洞,与第一次实验的成绩相符。以实际找到的种子而论,这一次总共只有4颗,即平均每搜寻6个洞才得到l颗,和机遇的概率颇为接近,由此判定沼泽山雀的确不是靠气味探寻贮藏物。
为进一步验证鸟类是凭记忆力贮藏食物,人们又设计了第三个实验。首先让沼泽山雀贮藏好第一批种子,相隔两个小时,再放进房间里,让它贮藏第二批种子。假如沼泽山雀记住了哪些洞里已装有种子,那么在贮藏第二批时,就会躲避那些已经装着种子的洞穴。
结果,沼泽山雀在贮藏第二批种子时,完全不去探寻已经贮藏着种子的树洞。说明它的确记住了哪些洞是它已经藏过食物。
山口教授认为,在动物体内,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记忆生理机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着这种生理机制。 (骆昌芹)
对动物的记忆力如果单单用“先天本能”或“条件反射”等词语来解释的话,那你就理解错了。因为动物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动物的记忆力是建立在一定的记忆媒介上的。例如狗的记忆靠的是嗅觉,麻雀的记忆力是借助生存环境,老鼠的记忆力依靠气味。当然,好多动物的记忆媒介并不是很明确。
就说蟾蜍吧,当长久的冬眠结束后,它们会一同朝着池塘进发,为了繁殖,它们往往进行着数百米远的征途。让人无法想象的是,即使在它们的征途中经过一个个池塘,它们也不会因新池塘的美好环境而停留,更不会随意跳进这些池塘中产卵繁殖下一代,哪怕就是临产的母蟾,也会朝着它们特定的池塘艰难爬行。事实证明,蟾蜍进发的产卵之途,完全是沿袭着它们前辈的路,而且这些池塘也是临产蟾蜍的出生之地。许多人推测,蟾蜍的记忆媒介受着生存环境以及地磁的影响,然而日本早稻田大学石居进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验予以了否定,他将临产的蟾蜍放到离繁殖池塘稍远的地方,这些临产的蟾蜍常常迷失方向,只有在几只蟾蜍汇合的情况下,它们才重新朝着自己原来的池塘方向行进。
英国动物学家山口教授为了揭开沼泽山雀的记忆,让人在一座房子里放了12根小树枝,并在这些小树枝上钻了好多小孔,小孔里放上大麻籽,然后用布塞上小孔。鸟儿要想吃到大麻籽,必须先啄开塞着的小布团。
实验开始了,首先他让一只沼泽山雀从桌子上叼十多颗大麻籽贮藏起来。由于贮存的地方受到限制,每一粒种子只能藏一个地方,这只沼泽山雀费了好大的劲儿,绞尽脑汁才把这十几粒大麻籽藏好。然后把山雀放出去3个小时后,再让它进来找寻那些贮藏的大麻籽。如果这种寻找完全是盲目的话,那么就需要搜索8个洞才能找到1颗种子。事实上,沼泽山雀只探查24个洞,便找到了其中的十几粒种子,即平均2.4次中就有一次命中的机会,可见这远非机遇类假设所能解释的。
有人推测与气味有关,于是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在同样的树枝上,首先让沼泽山雀把13颗种子贮藏起来,随后又人为地把贮藏好的十几粒种子转移了地方,这样再次让沼泽山雀进来找寻,山雀进来后首先探索的洞穴中,就是原先用来贮藏种子现已成为空的洞,与第一次实验的成绩相符。以实际找到的种子而论,这一次总共只有4颗,即平均每搜寻6个洞才得到l颗,和机遇的概率颇为接近,由此判定沼泽山雀的确不是靠气味探寻贮藏物。
为进一步验证鸟类是凭记忆力贮藏食物,人们又设计了第三个实验。首先让沼泽山雀贮藏好第一批种子,相隔两个小时,再放进房间里,让它贮藏第二批种子。假如沼泽山雀记住了哪些洞里已装有种子,那么在贮藏第二批时,就会躲避那些已经装着种子的洞穴。
结果,沼泽山雀在贮藏第二批种子时,完全不去探寻已经贮藏着种子的树洞。说明它的确记住了哪些洞是它已经藏过食物。
山口教授认为,在动物体内,确实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记忆生理机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着这种生理机制。 (骆昌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