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170119
诗词曾是职场“敲门砖”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知识窗》2013年第3期
     在宋朝,许多想谋一官半职的人,一般不直接送钱,而往往通过献诗,来表达政见、展露才学,博得上司的青睐。

    宋仁宗时期的夏竦,因为父亲死于战场,被朝廷以抚恤之名,安排出任“三班差使”,一个小武官。夏竦从小博览群书,还写得一手好诗,舞文弄墨才是他的梦想,让他当个小武官,内心别提有多憋屈,他希望朝廷能改授文职。为此,他天天守候在宰相李沆下朝必经之地,某天终于等到李沆路过时,他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献于马前。当晚,李沆读了夏竦的诗作,一句“山势蜂腰断,溪流燕尾分”,让李沆拍案叫绝。第二天,李沆便向宋真宗推荐,安排夏竦出任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市)主簿。在宰相和皇帝的关注下,夏竦步步高升,最后官至枢密使,位极人臣。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年过六十的范仲淹调任杭州知州。范仲淹是北宋第一次改革“庆历新政”的领导者,在抵抗西夏入侵中又有勇有谋,功劳卓著,他因此而跻身北宋名臣行列,许多人希望得到他的推荐。杭州任职期间,身边许多部下都被他推荐到朝廷,得到了提拔和重用,唯独对于巡检苏麟,不知是忘却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未予推荐。苏麟干了多年的巡检,老得不到提拔,内心不免焦急,非常希望得到范知州的推荐。然而,宋朝士大夫不兴送钱送礼和跑官卖官,那会被耻笑,甚至被弹劾。于是,苏麟献了一首诗给范知州,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其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一联,堪称千古名句,范仲淹眼睛为之一亮,随即向朝廷郑重推荐了苏麟,苏麟从此仕途通达。

    而北宋词人周邦彦,他的“敲门砖”却更是直接抛向了位居九五至尊的皇帝。年轻的时候,周邦彦学业优异,被安排到太学深造,成为了一名太学生。为了得到皇帝的赏识,周邦彦写了一篇《汴京赋》,献给皇帝宋神宗。《汴京赋》洋洋洒洒数千言,歌颂了京城开封的繁华富庶,写得热情奔放、大气磅礴。宋神宗阅后大为感动,惊异于这位年轻太学生的渊博知识和卓越才华,立马授予周邦彦太学正的官职。太学是北宋神宗改制后的最高学府,其官员包括太学博士、学正、学录等。周邦彦由太学生到太学正,如同一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出任北京大学的中层领导,在体制中,前者无品秩,后者有品秩,无异于连升数级。

    在宋朝,除了科举这一通天之途外,通过献诗改变命运者,并不在少数。比如王禹偁之于毕士安,杨亿之于宋太宗,曾巩之于欧阳修,黄庭坚之于苏东坡,均是在献诗博得对方赏识之后而闻名天下、步步高升的。回头再看从刘卓志处谋取升迁机会的那些人,无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授官),既没有技术含量,也背离了道德法律,手段实在拙劣得很。而最关键的是,前者是权钱交易,后者有真才实学。 (晏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