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4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3143934
细胞叛逆致癌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1日 《知识窗》2014年第1期
     癌症一直是困扰着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让人们谈之色变……事实上,癌症确实是一种高发疾病,据统计,目前已知的癌症有200多种,2012年我国新增肿瘤患者约312万例,平均每天有8550人被确诊,每分钟就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5人死于癌症,而人们一生中患癌症的概率竟已高达22%!

    何谓癌

    在我们的身体中,时刻有序地进行着细胞的死亡与新生。正因如此,胎儿时期原本合并的手指之间的细胞凋亡,产生缝隙,五根手指才能最终独立起来。绝大多数细胞都时刻准备着为机体放弃生命,但是有时会出现一小撮细胞,它们变得“自私”,“不愿”接受身体的控制,为了获得“永生”成为了细胞叛逆。这些细胞开始疯狂地分裂增殖,形成快速生长的肉团——恶性肿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

    癌症就源自于这部分细胞的生长失控,这些细胞也就成了癌细胞,它们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快速增殖。癌细胞同时消耗掉机体内大量的养分,与正常细胞争夺体内的资源。它们甚至能够诱导形成血管结构以加强肿瘤的营养,接下来,它们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如树根之长入泥土,浸润并破坏周围的组织,最终遍布患者全身,完成扩散。它们有如寄生生物般将本体的营养消耗殆尽,最终引起机体死亡,也走向了自己叛逆生涯的终点。

    尽管癌症发生中的一些环节仍不十分清楚,癌细胞的产生,究其根本是细胞内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突变——前者主管细胞分裂,后者主管抑制细胞分裂,它们本是两个正常基因。如同汽车的油门和刹车,两者协调能使汽车正常行驶,其中任何一个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引起失控。糟糕的是,这种失控经常发生——人体内时常会出现细胞癌变,或者可以说,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身陷癌症之中……

    但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患癌症,因为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中,我们机体内有了一套专门用于监视细胞叛逆的组织——免疫系统,尽管后者的初衷极有可能就是一个内部的“特务组织”,但它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还逐渐发展出了针对其他入侵病原体的防卫能力,并成为了保障我们机体健康的终极力量。在免疫系统各类细胞的密切监视下,那些癌变的细胞很快会被发觉、杀死。因此,癌症的出现与免疫系统的强弱有重要联系。

    但是仍有一些癌细胞能够有机会逃过此劫,如机体的免疫能力很弱时,或者癌细胞的外部特征很接近正常细胞而被忽略……这时候,癌细胞就会发展起来,并形成肿瘤。

    人造之疾

    有国外科学家在研究了数百具来自3000年前古埃及和南美的木乃伊后,只发现了一例直肠癌,于是这位科学家认为,古人几乎不患癌症,古时候自然界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引起癌症,癌症是由现代生活和污染催生出的一种疾病,是“人造的”。

    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热切的呼应,虽然其中不乏一些事实,但是“人造疾病”和“现代疾病”的观点却可能有些偏激了,因为癌症确实是古老的疾病。实际上,早在公元前400年左右,西方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在临床上将肿瘤划分成了“无害的”和“危险的”,后者就相当于今天的癌症。在我国,几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瘤”的病名记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也记载了肠瘤和筋瘤等,更有肿殇、瘿瘤、恶疮、瘤、岩、癌等多个名称来指代肿瘤。不过,由于古时对肿瘤的记录和描述不甚清楚,有很多已经无法确认是否是今天所指的癌症了。不过毫无疑问,由于古代缺乏现代的透视手段,对肿瘤特别是内部肿瘤的确诊要比今天困难得多,古代癌症患者的实际数量可能远多于书面的记载。

    事实上,癌症绝不仅限于人类,在动物界中极为普遍,我们甚至在亿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上也发现过骨癌的遗迹。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类寿命的增加。古人的寿命平均只有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癌症发病率本来就很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衰老细胞的比例提高,免疫力下降,发生癌症的几率上升,特别是50岁以后更是如此。现代癌症发病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人均寿命的提高。

    现代的环境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免疫系统,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也提高了细胞癌变的几率,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为如此,癌症发病年龄有提前的倾向。但如果因此就将癌症归为“人造疾病”,还是有失偏颇的。

    应对之策

    从癌症的发病机理上可以看出,除了如器官移植等可能携带癌细胞等特殊情况外,癌症并不传染。但这并不代表形势不严峻。根据来自我国24个省份72个监测点的数据,全国35~39岁人群每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87.07/10万,40~44岁几乎翻番,达到154.53/10万,50岁以上发病率达到癌患者总数的80%以上,特别是在80岁达到发病高峰。现在,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即每年270万人,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而且癌症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甚至世界卫生组织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悲观地预测,到2030年,全球年癌症病例将达到2140万,死亡将超过1320万人,这两个数据是2008年(1270万和760万)的近两倍。但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癌症高发国美国,其癌症死亡率却从1990年开始下降。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美国人不单纯将其作为“生理疾病”,而是结合社会行为来应对。世界卫生组织对癌症坚持“三个三分之一”的观点,即三分之一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早期诊断,三分之一可以治愈。癌症发现得越早,治疗难度就越小。与我国的卫生和医疗资源多年来只重视晚期癌症的治疗不同,美国对癌症早期的发现也极为重视,他们在全国筛查致死率较高的癌症,争取早防早治,并且建议公民定期进行体检,同时通过医保体系报销大部分费用,为发现和治疗癌症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对于癌症患者,美国立法保护患者的权益并给予经济支持,1990年通过法案,把癌症患者的保险赔偿额度和残障人士同等对待,并且患者的亲属也在此法案的保护范围内。同时,也在不断投入资金研发新药,提高治疗水平。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注重培养健康意识,针对癌症头号杀手肺癌、女性多发的乳腺癌和近期患病人数较多的皮肤癌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活动。现在,美国公民的健康意识较10年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吸烟者减少了30%,大大降低了肺癌等的发病率。针对皮肤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美国人在全国小学开展了一项名为“太阳智慧”的活动,目的是教育孩子和家长在阳光下活动时如何保护自己,普及防晒知识。

    反观我国,现在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1/5,但2008年癌症死亡人数却超过了世界癌症死亡人数的1/4,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形势严峻,但癌症的防治与宣传仍未形成社会合力,美国人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