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7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977563
心流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1日 《知识窗》2017年第2期
心流

     但凡辛苦,便是强求。是啊,拥有自己的“心流”之后,再多的辛苦,也都是那么美好的事情。

    2016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期末作业,我和同学花了几天时间拍了一部小短片。为此,我走完了城市的几条街道,和各色各样的人交谈,最终疲惫不堪地返回学校,扬言“再也不能这么伤害自己了”。

    后来,我们按时上交了作业,拿到了还不错的成绩。为了让自己的“付出”发挥最大功效,我们还参加了文学院举办的校园短片、摄影比赛,侥幸拿到了“创意奖”。

    我们自然是开心的,有种“辛苦没有白费”的欣慰,还有种得意洋洋的小虚荣。不过没多久,在比赛的颁奖典礼上,这些情绪都变成了——自愧不如。

    颁奖典礼在学校最大的礼堂召开,来自各个学院的参赛者和其他同学让礼堂座无虚席,大家翘首等待着这个年度赛事的最终结果。

    颁奖典礼拉开帷幕,在潮水般的掌声里,各个奖项的获奖者陆续公布。每个奖项的颁奖环节都分成三个部分:作品展映、嘉宾颁奖、作者陈述。在最后一部分,不同于“感谢CCTV”式的走过场,获奖者都讲述了拍摄经历。

    有人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几周,写完又删,删完又改,最终才拿出自己最满意的剧本;有人在深夜扛着笨重的设备出去,在四下无人的校园里取景,第二天照常上课;有人连续十几天不洗澡、不洗头,在没有信号的藏区拍下了凌晨三点挤牛奶的藏民、藏族姑娘的离开与归来,以及藏地触手可及的阳光和星空……

    金奖被两个瘦弱的女生收入囊中。在颁奖台上,她们也讲起了拍摄的故事。

    北国的冬天很冷,而且昼夜温差极大,但为了在毕业前创作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她们见证了不知道多少个深夜。那是一段晨昏颠倒的日子,同为舍友的二人身兼数职:是编剧也是演员,是导演又是摄像,还要负责后期剪辑。

    先讲述经历的女生有一双很漂亮、也很笃定的眼睛,看向远处的时候,美好得让人心动。在礼堂的领奖台上,她说:“当时剧本难产时,特别痛苦,我们就一稿一稿地改,本以为后面会很顺利,没想到之后还有更痛苦的。”

    那是一部很现实主义的故事片。中年男子被生活琐碎逼上了绝路,柴米油盐,生老病死,把他挤在夹缝中,不得不与邪念抗争,最终在善恶的挣扎中回归。短片大部分情节都设定在一家超市内,但两个女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拍摄场所,只得租了一个空房间。没有超市物品的道具,她们就在全校收集空塑料瓶。就这样,两位女生硬生生地“造”出了一个超市。

    因为剧情设定在晚上,“剧组”就通宵拍摄。凌晨时,寝室门禁已经不允许出入,两个女生便找来一个大麻袋当坐垫,倚靠着垃圾桶剪片子。“她总是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一次次地重来。”女生的搭档说,“有一天凌晨五点回宿舍睡觉,结果还不到六点,她就叫醒我,丢了句‘重拍’过来,我当时就要爆炸了。”

    女生在一旁微微地笑着,然后接过话筒,继续带着笑意讲起那些辛苦和心酸。不过,说到“就是想在毕业前给自己留下点什么”时,她在众人面前哽咽了。

    因为两个女生已经大四了,所以台下坐着的,大多是她们的学弟学妹。在结束语中,女生说:“给大家讲这些,不是希望你们学我们一样去熬夜、去拍摄。我想说的是,我们至少要趁着年轻,为了心中的一份热爱,做一些让自己经年之后,觉得值得、不后悔的事情。我想,这才是青春的意义。”

    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动。比起她们丝丝入扣的故事和情怀满满的画面,我们的小短片简陋至极,只是胜在“创意”。但最震撼我的不仅仅是作品的质量,更在于她们那份为了热爱纯粹的坚守。

    两位女生学的是影视文学专业,在我所在的学校,那在一定意义上不是个很“强”的专业。每一级只有三四十人,没有院士和名家助阵,也没有各种排行榜上的遥遥领先。不过,也正是这么个看上去很小、很弱的专业,时常出人意料地在一些重要平台崭露头角: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奖年度金奖、都灵国际环境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第19届蒙特尼哥罗国际电视节最佳视觉奖……

    曾经一度被那些闻所未闻的奖项震惊,而见了货真价实的作品时,我才真切地感觉到,何为热爱。

    没有作业期限的限制,没有学分的“威逼利诱”,没有卖钱获利的功利,所有支撑着他们写最好的故事、拍最完美的画面的动力,就只是“热爱”两字,然后执着向前。

    一个心理学专业名词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叫“心流”。这是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提出的,它的意思是:“当你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就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那晚,坐在明亮的礼堂中,我突然明白了何为“心流”。有句话说,但凡辛苦,便是强求。是啊,拥有自己的“心流”之后,再多的辛苦,也都是那么美好的事情。 (既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