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知识窗》 > 2017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091135
“拉郎配”的燕子村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知识窗》2017年第7期
     拉郎配,是个贬义的俗语,是指将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个人硬是撮合到一起,广义的延伸就是人为干预,最终造成的多是苦果。但是,在意大利有一个小村,却因为“拉郎配”,让许多充满敌意的年轻人,生活在了同一个屋檐下,非但没有引发事端,反而在让双方成为朋友的同时,有了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小村也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这就是意大利阿雷佐地区的燕子村。

    燕子村,本是一個荒废的地方,1990年,在阿雷佐主教的主持下进行了整修,简单的教堂、剧院、博物馆和民居坐落在树林与河道之间,很像一处世外桃源。对于小村的用途,阿雷佐主教有着自己的想法:在当今世界上,有着很多纷争不止的热点地区,那些地方的年轻人,与生俱来就充满了对于宿敌的仇视,他们对于战争、仇恨以及“敌人”的理解,将影响世界的未来。如果能将他们请到燕子村,在同一个屋檐下学习和生活,在对话与交流中打开自我、弥合伤痕、化解敌意,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然而,阿雷佐主教的想法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将宿敌国的年轻人撮合在一起,无疑是“拉郎配”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其他问题。而阿雷佐主教认定包容与共存是世界的主流,有必要试一下。于是,在1995年俄罗斯与车臣停火谈判期间,阿雷佐主教邀请了双方各5位年轻人来到燕子村,共同生活了3个月。刚开始,宿敌们保持着戒备和恨意,但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日子,使他们逐渐开始交流和对话,随着共同生活与学习的深入,彼此之间慢慢消除了成见,并握手言和。

    “拉郎配”初试成功,阿雷佐主教更加坚定了信念,决定将这一举措逐步扩大到其他敌对国家和地区,将燕子村打造成为一个和平村。为此,他精心设计了“拉郎配”的内容:每年邀请30位来自不同敌对地区的年轻人,来此接受两年的学校教育,除了学习意大利语之外,重点还要指导他们如何了解“敌人”并与“敌人”相处,以培养团队建设、沟通传播、公平竞争、冲突解决等能力。

    自此,燕子村成为世界上“宿敌”样本最丰富的地方。来自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塞尔维亚和波黑、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俄罗斯和车臣等冲突地区的年轻人,被撮合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他们在共同学习、生活的日子里,敌视弱化了,合作与包容成为生活的基调:波黑姑娘盖拉的生日聚会上,塞尔维亚男孩献上了鲜花;小村的咖啡馆里,俄罗斯小伙谢尔盖与车臣女孩季阿娜相谈甚欢;晚餐后,以色列男孩佩雷斯与巴勒斯坦男孩胡萨姆下起了国际象棋……这些被“拉郎配”到一起的年轻人,通过学习和沟通,学会了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不仅彼此间一笑泯恩仇,还愿意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致力于世界大同。

    截至目前,已经有一百六十多名年轻人完成学业告别小村,成为化解敌意,致力和平的新生力量。他们当中,有的人回到祖国担任了政府要职;有的人继续展开合作,联手创办了旅游协会;有的人成为人权机构的创始人……他们用全新的理念,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燕子村,以博爱、平等与救赎之名,打破了原罪的藩篱,化解了人们心中的猜疑、怨恨、愤怒和报复,把敌人变成了朋友。他们不是在“拉郎配”,而是在成就和平。 (刘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