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茶·健康天地》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26592
《随园食单》——变换须知/探访南京“九十九间半”老宅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2年第6期
     《随园食单》——变换须知

    文/袁 枚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①,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遂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②。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注释】

    ①设教:施教,执教。

    ②枉死城:按迷信的说法,那些冤屈而死的人,死后都集中在枉死城。枉,冤枉。

    【译文】

    每一样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味,不可混杂同烹。如同圣人施教,总是因人而异,并不拘于一格。正所谓君子成人之美。如今总是看到那些低俗厨师,动不动就把鸡、鸭、猪、鹅一锅同烹。结果是人人所烹之菜味道相同,味如嚼蜡。我想,假如鸡、猪、鹅、鸭有灵魂的话,必然会到枉死城中告状申冤。善于烹调的厨师,必须多备锅、灶、盂、钵之类的器具,以突出各种食物的独特本味,使每道菜肴能各具特色。美食者品尝着层出不穷的美味佳肴,自然心花怒放。

    【点评】

    中国烹调技艺,讲究多艺多变。那些不分特性,不分类型,一锅同烹的大杂烩以及千篇一律的烹制方式,难以体现中国饮食文化变化多端的特色,也不可能炮制出更多美味佳肴。袁氏在此强调,一个善于烹调的厨师,不仅要注意善用不同的食物原料,还应注意烹调方式的多样化,这样方能烹制出既突出食物本味,又具有多样特色的美味佳肴,受到美食者们的追捧。

    探访南京“九十九间半”老宅

    文/王太生

    古城南京有一处老宅子:九十九间半。这是一座清代先民的私人住宅,一个个天井,分割出一方方既独立、又有联系的天空。房子很多,还差一点点,就凑成一个整数。我不知道当初规划建造这片房子的主人是怎么想的。

    房子的原主人姓周,从当初贩卖鸭蛋的小本生意开始,一枚枚光滑青润的鸭蛋,垒就他人生财富的连片青砖小瓦。我们这座城市,从前称年老的男子为“爹”,这与扬州人称老年男子为“老太爷”,明显地有质朴的憨嘎味道。

    周爹在世时,乐善好施,曾给晚辈留话,“勿作官、勿开典、勿营钱庄”,在老宅子里无疾而终。世事扑朔,到了他儿子这辈时,忘了父亲训诫,捐官,立典肆,开钱庄,荡尽家产,将此宅卖给当时还没有老的吴爹。吴爹曾任广东监盐大使,回归故里后,购其居所,将门庭拆除,在原宅的基础上,修建了后来的九十九间半。就像一篇文章被接手后,内容和结构,修改润色得更加丰满与精巧。

    老宅门前有一对石鼓,不知经历过多少双手的摩挲。门厅砖雕,仙鹤松鼠,扑腾着欣喜。

    九十九间半,有过爱怨情仇的私人生活。走马廊檐下,人影幢幢,性子急的,还会在拐角处,与对面走过来的人撞个满怀。下雨天,虽然不用打伞,但心情是湿的,气派的八扇木格玻璃门窗,倒映一庭烟树。

    九十九间半,总有一丝缺憾和希冀留在尘世上,剩下的那半间,就像一只光洁瓷碗留下的微微豁口,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总是那么圆满。,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