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597219
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5年第7期
     《医林改错》曰:“腹痛作泻,久不愈者,必瘀血为本”,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气血难续,正气愈虚,肠道更失所养,则病情反复,经久难愈。本病形成血瘀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湿热之邪壅滞气血而致瘀。②气虚则血瘀:气能行血,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行而致瘀。③久病入络而致瘀,正如叶天士所说“初病在气”,“久病在血”,“久病入络”。本病湿热之邪壅滞气血而致瘀,因此,血瘀的的存在为本证发展的关键。研究表明:渍疡性结肠炎各证型中均存在血小板启动状态,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都低于正常,提示溃疡性结肠炎存在瘀血状态。

    近年来,关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很多,但专门论述病因病机的文献较少,多数论述散见于临床研究文献的讨论中。隗继武[1]认为脾气亏虚为本病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变化。刘成高[2]认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变化与肝密切相关,肝属木为风脏,肝气亢盛或郁结,每影响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谷反为滞,水反为湿,水湿积滞内停,日久生热,湿热疫毒蕴结肠中,阻滞脉络,腹气壅塞,气机失调,血败肉腐而罹患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诸症。田德禄等[3]通过对古典医籍及1984-1994年文献有关文献分析,将本病病机归纳为脾虚为发病之本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