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老年健康》 > 2013年第8期
编号:13155486
中药麻黄名称的传说/李鸿章栽树与袁世凯拔树/“丫头”称呼的由来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日 《中老年健康》 2013年第8期
     中药麻黄名称的传说

    文/泽芝

    麻黄,味辛苦,性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等症,具有止咳平喘、发汗解表、消肿块、散郁结的功效。下面给大家讲述一段关于麻黄名称由来的传说故事,以使读者加深对这种中药的认识。

    传说中,有一个小徒弟跟着一名老中医学习,老师博学多识,品德高尚。他反复告诫徒弟,行医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谨慎用心,对于每种草药的功用、毒性必须十分清楚,不可似是而非。比如像无叶草这种药,根与茎虽然来自同一种植物,但功用的差别是很大的,发汗须用茎,止汗当选根;一旦用错了,就会死伤人。虽然老师用心良苦,想将他平生所学传授给徒弟,但是徒弟却不用心,所学知识大都是一知半解,而且又狂妄自负,自视医术很高。没有多长时间,徒弟便告别老师,自立门户。

    徒弟独自开业行医没几天,就用无叶草医死一病人。死者家属立刻告到县衙。徒弟怕吃官司,推脱责任说医术是老师所教,责任与他无关。县令抓来老师问罪,老师申诉自己冤枉,说自己已将无叶草用法口诀传授给徒弟了。县令要求徒弟背口诀,徒弟脱口而出:“发汗须用茎,止汗当选根;一旦用错了,就会死伤人”。是非真相终于大白,病人原来是阴虚汗出,徒弟仍用无叶草的茎治疗,自然会即刻毙命。县令定老师无罪,而判徒弟赔偿损失,入狱三年。在这三年里,徒弟后悔不已,体会到医道精微深奥,需要用心研习,绝不可粗心大意。出狱之后,徒弟找到老师认错重新学习,后来学有所成。

    为了警诫自己和告诫他人,徒弟把因使用不当给自己带来赔偿和坐牢等麻烦的无叶草,叫做“麻烦”草。后来因为这种草的根是黄色的,烦与黄音相似,人们才改叫“麻黄”。这就是人们今天所叫的麻黄这种中药名称的由来。

    李鸿章栽树与袁世凯拔树

    文/武宝生

    李鸿章多智多谋,城府很深。一天,他在自家的院子里亲手栽下一棵槐树,说了这么一段话:“我此生的最爱莫过于栽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我大清200多年,已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我们不能只知道乘凉,还得栽树。大树要有小树支撑啊!”

    袁世凯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做皇帝的人。一天,袁世凯指着一棵大树,问幕僚们:“你们有谁能拔起这棵大树啊?”幕僚们纷纷摇头:“我们不是鲁智深!”袁世凯接着说:

    “鲁智深也拔不起这棵大树!但是,我有办法。什么办法?就是左右不停地摇它。只要将它根部的泥土松动了,不需要拔,来股大风,它就会倒地的!清朝虽然已成一棵老树,但是用猛力还是难以把它拔掉。我现在忽进忽退,忽左忽右,就是在不停地摇晃它!等它根部的泥土松动了,就可以下手拔它了!”

    “丫头”称呼的由来

    文/张振华

    “丫头”一词,一般来说是长辈对小女孩的称呼。可是你知道古代这个词的意思吗?它是怎么来的呢?

    古时候,女孩子到了15岁便是及笄之年,头上都要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所以称为“丫头”。这一点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有相关的记载,唐代刘禹锡《寄赠小樊》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另外,古代婢女经常梳丫髻,所以“丫头”又成为婢女的称呼,宋代王洋在《大阳道中题丫头岩》诗中写道:“不谓此州无美艳,只嫌名字太粗疏。”并自注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可能由于“丫头”称呼流行于吴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写诗为注。从此以后,“丫头”称呼广泛流行,直至现在有的地区仍在沿用此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