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96952
警惕夫妻生活中的“情感依赖症”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1年第4期
     他(她)对配偶照顾得无微不至。并热衷于控制配偶的生活:处处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做法,以此控制配偶和家人的行为习惯:常常翻阅配偶的手机短信,过度知晓配偶的私人空间:配偶外出则心神不宁。外人看来,他(她)有极强的家庭责任感,对配偶和家人极其负责和关心。但是,配偶和家人却觉得无法忍受,并因此出现矛盾冲突,而他(她)却万分委屈,觉得自己并没有错,这就是所谓的“情感依赖症”。

    “情感依赖症”的表现是,通过控制和依赖某些人和事物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的一种心理问题,深入分析起来。往往有童年经历方面的深层次成因,大多数可以找到童年生活中爱的缺失的、某些证据,他(她)往往自我评价很低、内心脆弱(有时可表现为以过高的自我评价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感)、对亲密情感的信任感很低。早期情感体验中的“空虚感”迫使他(她)以各种控制和依赖的方式来填充。而这些行为一般很难被配偶和家人理解,当这些行为使配偶和家人无法忍受时。他(她)往往以受害者的身份出现。“我对他这么好,什么事都替他想到了,他却不领情。”“他什么时候关注过我的感受了?”从非专业的角度看,他(她)确实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解决这类问题,却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入手。

    1.当事人的自我察觉和自我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只有当事人在分析自己人格成长轨迹之后,全面认识自己,正视成长中的缺失,调整自我评价,才能实现这一次人格的飞跃性成长。

    2.配偶和家人的理解、接纳和关爱。童年时亲长之爱的缺失虽然是无可挽回和替代的,但婚姻生活中配偶的理解、接纳和关爱却能适时填补这种“空白”,让他(她)知道你是爱他(她)的,让他(她)相信你们情感的稳定性。

    3.长期良性的互动和自我感悟。根治“情感依赖症”需要家庭成员长期的良性互动和当事人充分的自省和自我感悟。人格实现“破茧成蝶”的成长,过程是痛苦的,结果是美好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