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育与健康》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183314
孩子要不要与陌生人说话?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1日 《婚育与健康》 2011年第11期
     孩子总是躲避与陌生人打交道姚美娟,41岁,公务员

    上星期,我带上高一的女儿去听俞敏洪的演讲。在精彩的思想洗礼后,我让她找俞老师签名留念。她扭扭捏捏:“我又不认识他,没必要!”为了锻炼她与人交往的能力,我继续鼓励她去问那个主持会议的人,类似演讲还哪天有。没想到她当众发脾气:“你怎么老喜欢逼我和人搭话,烦不烦?!”说完她拂袖而去,搞得我很尴尬。

    我郁闷死了,觉得女儿有点自闭,身上缺少青春期孩子应有的天真、勇敢的性情。

    还有一次,我俩去航空博物馆玩,出来时走散了,她身上1分钱都没有,也没手机,把我急死了。直到深夜10点,昌平派出所才来电话……我心疼地埋怨她:“你为什么不跟人借电话打我手机呢?“母女失去联系5个小时,她竟然没想办法跟我联系。她的回答是:“我又不认识人家,怎么开口啊,万一对方是骗子,非送我回来怎么办?”

    她对人的高度防范让我哭笑不得。人和人之间真有鸿沟不可逾越吗?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可能是我从小对她的安全教育过了头,才让她现在这么抗拒跟陌生人打交道。
, http://www.100md.com
    她小时候嘴特甜,见谁都打招呼,人家问她“你叫什么”,她像背书一样把我家电话号码和住址一股脑说出来,像个小喇叭广而告之,这把我吓坏了。她尤其喜欢吃别人递来的东西,有一次竟然拉肚子了。

    从那时起,我就告诫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她似懂非懂,于是我用血淋淋的事实吓唬她,说报上说有个小女孩被人贩子拐走,砍了双手、弄残,成了讨钱的工具。我拿出菜刀在她手腕上比划了比划,把她吓得尖叫,从此她的话就少了。

    直到她上初二,我还天天接送她。再过两年她就要读大学了,我希望她社会交往多一些,为以后干事业做准备,但没想到小时候我对她的安全警告在她心里留下挺深的烙印,以至于她跟人接触出现沟通障碍,失去了孩子的天性。这让我非常苦恼。但孩子的安全问题又很重要,我不可能对孩子漠视不管吧?好难啊!

    遇险境时,才知道陌生人的重要王俊秀博客网前CEO:

, 百拇医药     巴金曾在散文《灯》中讲述了他一个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一条河里。在水中,他听见一阵喧闹,看见一点灯光,便失去知觉。醒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改变了态度,成了一个热爱生人。巴金说,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有迷茫的时刻,总有陌生人在前方为我们擎着一盏灯。

    拒绝陌生人等于画地为牢李博(法制刊物记者):

    孩子从小反复被告诫“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家长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把陌生人妖魔化,这些都会在他们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这种告诫会让他们以为除家人外,周围的陌生人都是坏人,不值得信任。这样做的恶果是:一、让孩子对社会失去安全感,长期生活在恐惧、孤独、压抑的不良情绪中,加重心理负担;二、对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怀疑,遇见陌生人处处留心提防,时刻捕捉潜在的“阴谋分子”,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成为自私、多疑、心理和人格不健康的人;三、封闭了他的世界,阻碍他的人际交往,狭窄的生活空间会让他失去对社会的认知力和是非判断能力;四、在困难时错过接受他人的帮助,导致自己陷入绝境。
, http://www.100md.com
    不在生活中找陌生人,就会在网上找孙云晓(教育专家):

    当大人告诫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时,也关闭了他们用心去判断和接触社会的机会。这种过度保护,不是防范孩子受伤害的有效方法。在生活中,每人都有交流的欲望,尤其孩子,都是在交流中成熟的。如果父母不让他们和陌生人说话,他们内心压抑,就会去上网找人聊天。外国父母显然比中国父母开明得多,他们鼓励孩子与人交流。孩子视野开阔,朋友多,根本无需在网上寻知己。压抑的中国孩子在网上和陌生人交友是危险的,因为网络是虚拟世界,坏人的骗术更加隐匿和高明,带给孩子的危害更大。所以说戒除网瘾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多和别人接触,用丰富多彩的生活代替网络生活,用广泛的人际交往体验代替网聊网恋。

    让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像风一样流动傅雷(亚太教育网主编):

    中国家长喜欢把人际关系搞得戒备森严,这在全世界都不多见。走出国门看看,不管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印度和非洲国家,陌生人之间总能更真诚、信任、友好地相处。不管在电梯里还是在大街上,陌生人都会朝你微笑,问你需要帮助吗。中国人第一次出去,往往不太习惯这种热情,眼睛都不知看哪儿,但适应一段时间,也学会了那样待人接物。所以有过出国经历的家长,很少严禁孩子和陌生人交往,他们会告诉孩子社会是复杂的,人性是多面的,不能简单用好坏、黑自来划分,告诉孩子善良的人还是很多的,并教会他们开放交往时注意识别骗子,学会察言观色,切忌与劣迹多的人交往,关键时刻要学会报警和求救。我认为孩子和陌生人交往太重要了,能锻炼心智尽快成熟,这跟人身安全同等重要。如果父母过分渲染社会阴暗面,会禁锢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延缓其成熟期。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是短视教育

    几年前,就听说外地有中学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放进了《学生安全须知》里。我觉得这是成人的懒惰行为,是将成人社会的责任推给了涉世不深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学校用一个简单规定就割断了孩子与他人之间的互信关系。学校省事了,但却弱化了孩子的判断力与自护能力。他们没有和陌生人的交往经验,将来走上社会周围全是陌生人,怎样才能融入其中和保护自己呢?而且不跟陌生人说话,在孩子安全得到保障的背后,却是孩子失去了对大干世界的热情、信任和积极参与精神。这样的教育理念是不负责任的,是短视教育。, 百拇医药(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