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515257
青蒿素类药治疗疟疾的回顾与展望(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7年第10期
     次接触药物后15~20d(平均17.6d)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结果提示青蒿琥酯/A联用可有效延缓恶生疟原虫对这2种药物抗性。

    5 抗疟药应用开发的展望

    随着恶性疟原虫抗性的出现与发展,使恶性疟化疗面临严峻挑战。为克服这一技术难题,WHO及有关国家近40年来对30余万种化合物进行筛选研究。目前可替代氯喹治疗恶性疟的药物仅见我国研制的青蒿素类药物、咯萘啶及国外研制的甲氟喹和卤泛曲林。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青蒿琥类药及咯萘啶的敏感性出现下降迹象口],在抗性最为严重的泰缅、泰柬边境地区。已有50%以上的病人难以用甲氟喹、卤泛曲林治愈,可见抗疟药开发周期长,难度大,恶性疟原虫对新抗疟药抗性难于避免。甚至可以说抗性产生速度快于药物开发速度。青蒿素类药是治疗疟疾最好的药物,这是中国对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我国青蒿素类药的临床应用研究(主要现场在云南和海南)、敏感性监测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延缓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抗性的产生与发展,克服全球公认的抗性问题;有助于间日疟的根治率,解决间日疟根治困难等难题。

    青蒿素类药物清除疟原虫需要5~7d(标准疗程5~7d),但由于控制临床症状快(2d内),相应显得疗程较长,难以达到全程,不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与发展。间日疟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安全有效的根治药物。伯喹是目前能根治间日疟和杀灭恶性疟配子体的唯一药物,该药毒副作用大,根治间日疟疗程长,病人依从性低,难以达到全疗程。要解决这些问题,联合用药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目前有限的研究结果显示青蒿素类药物与某些药物伍用均有提高治愈率,减少药量,提高疗效等作用。体外研究结果显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除对同类药中的其他药有交叉抗性;对咯萘啶有交叉抗性的征兆;对氯喹、氨酚喹、甲氟喹、奎宁、苯芴醇、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无交叉抗性,与其中的某些药物伍用有明显增效作用。上述这些体内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只要有计划有步骤加强临床研究,可望在近期内开发出疗程短(3d内)、疗效高,对恶性疟复燃率和间日疟复发率低,有利于延缓恶性疟抗性抗性和提高间日疟根治率的复方剂型或配方。

    纵观疟疾流行和人类同该病斗争的历史,不难看出人类同该病的斗争将是长期而艰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疟疾的治疗与传染源的管理将越来越显得重要,抗疟药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迫切需要研究开发青蒿素类复方剂型和新抗疟药,谁首先开发出疗效好,疗程短、作用全面(对恶疟治愈率高、间日疟根治效果好)、副作用小、依从性好的药物,谁将抢占市场。从青蒿素类抗疟药的研究开发提示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对抗击人类疾病,特别是危害严重的疾病仍然具有重大的潜在价值,完全有可能从中开发特效药物。抗疟药市场广阔,无疑会产生可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只要有关部门重视,统一规划,研究单位与生产研究密切配合,充分利于现代新成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开发出更好的包括复方剂型在内的新抗疟药。, http://www.100md.com(李 豫 杨恒林)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