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568883
湿疹内服方用药规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云南中医药杂志》 2008年第1期
     解毒之功,炙用有甘温助脾而补中益气之效,因其性平,可通行十二经脉,能升能降,又解又补,故有调和诸药之用。诚如《本草汇言》所载:“甘草,和中益气,补虚解毒之药也。健脾胃,固中气之虚赢;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甘草为药中国老,诸方配用极多”。因此,甘草以25次成为51方中应用最多的。若不计算甘草,补虚药中第一的位置则要让位于补血药。因湿疹很重要的一个临床特点就是瘙痒,若久治不愈,长期瘙痒,寝食不安,饮食减退,脾胃虚弱,失于健运,阴血失其化源,以致血虚生风生燥;或风湿郁久,化火伤阴,导致血虚风燥。相应治则则为祛风养血润燥,因此应用当归、首乌、白芍、熟地之类。

    若不计算甘草,则分类用药第二的位置应属解表药。按照《中药学》教材对解表药下的定义,它是指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分析51方中所用解表药,有因确有表证而用者,但更多是因为解表有发散之意。有疏风之用。“痒自风而来”,“止痒必先疏风”,因此有了解表药的广泛应用,如防风、荆芥之属。不仅防风、荆芥均是使用频次前十药物,且诸方又多以二者相配以达祛风止痒之效,正如《本草求真》言:“宣散风邪,用以防风之必兼荆芥者,以其能人肌肤宜散故耳。”
, 百拇医药
    利水渗湿药的应用正如其药类名称,是去湿疹之湿。此类药物以茯苓、薏苡仁、泽泻应用最多,盖因其不仅能渗湿,且其药效平和,使用安全。茯苓、薏苡仁又有健脾功效,可以利湿、防止湿邪生长兼顾。

    5.2 配伍应用,以增其效从组方药类可看到湿疹内治除常用的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外,还有平肝息风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湿药等等,湿疹内治有了它们的加入,手段更显丰富。

    由于湿疹临床表现多瘙痒或剧烈瘙痒,患者多因瘙痒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而就诊,因此解决瘙痒问题是湿疹治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痒自风而来”,止痒又多从风论治。前已述及解表药辛散轻扬,有疏风之用,但其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对于痒甚者祛风之力仍显不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风木之脏,其生理特点为主升、主动、主散,但若升散太过,动速而成风掠之势,也可形成或加重瘙痒,故加入平肝息风之刺蒺藜、全蝎、僵蚕等,以加强祛风止痒之力。需注意的是,因虫类药物本身也可诱发过敏性皮肤病,需慎重使用,中病即止。
, 百拇医药
    湿性粘滞、顽固难去,若用茯苓、泽泻、薏苡仁等利水渗湿药难以奏效者可再予祛风湿通络之威灵仙、独活、秦艽等,盖因祛风湿药多辛苦,辛能祛风,苦能燥湿,多善行走,可搜剔体内久羁留滞之湿邪,以“风胜湿”。

    化湿药多气味芳香,性偏温燥,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温燥之药可健脾燥湿,故用芳香化湿之苍术、藿香等以达苏醒脾胃,振奋运化,驱除湿邪的目的。

    湿邪即可因久居湿地、淋雨涉水而外受。也可因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而内生。因湿类于水,其为有形之邪,最易阻滞气机,故用理气药调畅气机。以助水湿之运化,以免留滞。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血与津液均是液态的物质,均有滋润和濡养作用,二者同源于水谷精微。而且津液不断地渗入孙络,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另一方面运行脉中的血液,渗于脉外便化为有濡养作用的津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说,此乃生理情况,若在病理状况下,渗出于脉外的血液可成病理之水,水湿凝聚阻碍血液运行也可成血瘀之势,正如《血证论》言:“水病而不离乎血”,“血病而不离乎水”,由此可见,血与水存在在生理上相互转化、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素问·汤液醪醴论》早就提出运用“去宛陈莝”之法驱除停滞之水湿,此即活血除湿,故在湿疹治疗中可适当伍以活血药以助水湿运行。
, 百拇医药
    5.3 扶正祛邪,协同应用 分析51方组方用药,大都采用扶正与祛邪结合之法,祛邪之法包括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等,扶正之法包括养血、益气、健脾等。扶正与祛邪间又以祛邪为主,因为湿疹病因病机决定其以邪实为主,而临床表现又多丘疹、水疱、渗液、流滋等。即便慢性阶段所表现出的血虚风燥证,也因其表现为皮损肥厚粗燥,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色,可有新的丘疹或水疱等,而显示其邪实的一面。如治疗慢性湿疹的典型方四物消风汤(《外伤科学》)以养血祛风立法,药用当归补血和血,薏苡仁健脾渗湿,防风、荆芥、白鲜皮祛风止痒,生地、赤芍清热凉血,川芎活血行气,可见药共8味,以祛邪为主。

    任何方剂的立法都是以更好地治疗所对病证为目的,通过扶正与祛邪的协调配合而治愈疾病。从湿疹治疗看,因其主要病因为风、湿、热邪,所以多采用祛风、清热、利湿之法,但气虚、脾弱有碍水湿之运化,血虚失其濡养可生风化燥,因此有养血、健脾、益气之需。

    6 结论

    湿疹内治选药以苦、辛、甘三味为多;归经以脾胃二经药物为多,重在健脾燥湿,标本兼治,其用药无大的性寒性热之偏。

    湿疹内治根据其病因病机多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养血润燥立法,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用,常伍以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理气活血药以增其效,并多祛邪与扶正协同使用,共达治愈疾病之目的。, 百拇医药(向 阳 张 毅)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