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1年第7期
编号:13188354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年第7期
     (天津南开医院消化内科, 天津 300193)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7-0076-0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其发病可能与感染、免疫和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肠外表现。病变可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侵及到其他部分或全部结肠[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此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也无远期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案,且病程缠绵,复发率高,与结肠癌关系密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2]。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在稳定病情、预防复发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现将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但历代医籍文献中对该病的相关论述却不少。本病属中医泄泻、肠僻、滞下、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其中又以泄泻、痢疾论述为多。朱生樑[3]认为本病当属“休息痢”为妥。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将其概括为“湿、虚、气、瘀”四字,即由于因禀赋异常,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5种相关因素,或单独致病,或多种病因合力而致气化失司(或为气虚,或为气滞),导致津液升降出入异常(或为寒湿,或为湿热),终致血不循其常道,或因瘀血阻络行于脉外,或因热盛而化腐成脓。任光荣[4]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根本在于脾胃虚弱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