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4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510627
略论脾阴虚证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孔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摘要】正五脏皆有阴阳,脾脏也不例外,但历来医家多详述脾阳脾气,极少论及脾阴。脾阴理论内容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灵枢》,《灵枢·本神篇》论"脾藏营"[1],《灵枢·营卫生会篇》论"营出于中焦"[1],说明脾阴由中焦之水谷精微所化生。张仲景则从临床证治的角度指出了脾阴虚证的存在,《伤寒论》在治疗外感病时有两个前提,一为"阴阳自和",一为"护

    【关键词】 脾阴虚 胃阴虚 脾气阴两虚 脾阴阳两虚

    【分类号】R256.3

    五脏皆有阴阳,脾脏也不例外,但历来医家多详述脾阳脾气,极少论及脾阴。脾阴理论内容可追溯到《黄帝内经·灵枢》,《灵枢·本神篇》论“脾藏营”[1],《灵枢·营卫生会篇》论“营出于中焦”[1],说明脾阴由中焦之水谷精微所化生。张仲景则从临床证治的角度指出了脾阴虚证的存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3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