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45068
赵刚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常用药对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4期
     摘要:赵老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多由本虚标实所致,尤以脾肾亏虚为主;治疗尤其重视先天之本及后天之本的亏虚,兼顾风邪,湿热、瘀血等标实因素。临床擅长药对治疗,疗效较好。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药对;补脾益肾固摄;活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

    中图分类号:R6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4-0007-04

    慢性肾炎可归属于中医的“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蛋白质归属于祖国医学精微物质范畴,尿中出现蛋白质主要分为本虚和标实两大方面。王耀光教授[1]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与肺、脾、肾三脏虚损有关,病位在肾,病本在脾,与肺相关。沈庆法教授[2]认为蛋白尿为精微物质丢失,宜加用固涩药,或益肾固精为主,或健脾敛精为主。叶传惠教授[3]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形成以邪实为主,邪实中以湿热最为多见。叶任高教授[4]认为慢性肾炎自始至终有瘀血存在。总而言之,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出现本虚与肺、脾、肾相关,标实离不开湿热、瘀血、风邪等。赵刚教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中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肾脏病研究30余年,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等肾脏疾病中,临床经验丰富,在现代医学辨病及祖国医学辨证的基础上,酌加药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显著。现将黄芪-太子参、菟丝子-枸杞子、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蝉蜕-僵蚕、金樱子-芡实、丹参-泽兰六则药对分组介绍。

    1 黄芪-太子参

    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其直接作用在于补气,表现为补肺气重在固表止汗,补脾气重在升阳举陷;炙黄芪可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本草备要》言:“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本草正义》言:“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药理研究显示[5]黄芪能改变肾脏血流动力学,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纠正脂代谢紊乱及免疫调节功能。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归脾、肺经,功似西洋参而力弱,能益气生津。《本草再新》言:“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太子参[6]的主要活性部位为太子参多糖能够明显减轻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赵老师认为蛋白尿的产生多由本虚标实所致,尤以本虚为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发病之本为脾肾亏虚,脾主运化水谷,脾主升清,则水谷精微能正常输布全身。若脾不升清,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难以布散,清浊相混,精微物质下泄形成蛋白尿。故治疗的关键为补益脾肾,脾气健运,精微物质得以正常输布。黄芪善于补益脾气,升举中阳,补中益气以炙黄芪为宜,太子参善补脾肺之气,且性味平和。赵老师认为黄芪是治疗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必用之药。临床过程中对于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黄芪一般用量30-60 g,太子参15 g,补益脾气,脾气健运从而达到固摄精微物质。

    2 菟丝子-枸杞子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入脾、肝、肾经,辛能润,甘能补,既补肾阳,又益阴精,不燥不滞,阴阳双补。《本草汇言》言:“菟丝子,补肾养肝,温脾助胃之药也。但补而不峻,温而不燥。”《本经逢原》言:“菟丝子,其性味辛温质黏,与杜仲之壮筋暖膝无异。”研究显示[7-8]菟丝子的水提取物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管的扩张、萎缩,减轻肾小管炎性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有效缓解肾间质纤维化进展;菟丝子的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枸杞子甘平质滋润,归肝、肾经,为滋补肝肾益精之良药。《神农本草经》言:“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本草通玄》言:“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研究显示[9]枸杞子的有效成分枸杞多糖可减轻肾脏组织炎性损伤,改善肾功能,提高肾小球滤过率,还可改善炎症所致基底膜增厚、足突融合等情况,减轻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損伤,从而减轻蛋白尿。

    赵老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发病之本为脾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脾胃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因此脾气亏虚与肾精亏虚常相互影响。慢性肾炎蛋白尿病位在肾,肾主藏精,肾的藏精功能依赖于肾气的固摄。若肾虚失于封藏,固精无权则精微物质流失,出现蛋白尿,故补肾为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大法之一,肾气充足,精关固摄,蛋白尿不见。菟丝子其味微辛,乃阴中有阳,可平补阴阳;枸杞子性平味甘,平补肝肾,既能补阴又可益阳,养血益精。此药对合用加强了滋补肾中阴阳、养血益精的作用。二者皆入肝肾,同补肝肾,药性平和临床二者常用量15~20 g,还需结合患者肾中精气阴阳的虚损程度,酌情加减补益之品。

    3 土茯苓-白花蛇舌草

    土茯苓甘淡渗利,性平偏凉,归肝、胃经,长于解毒除湿。《本草备要》言:“湿郁为热,营卫不和,则生疮肿。土茯苓淡能渗湿,甘能补,患脓疥者,煎汤代茶饮甚妙。”《本草正义》言:“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药理研究显示[10]土茯苓提取物落新妇苷有抗肾纤维化作用,落新妇苷对大鼠尿素氮、肌酐水平、尿蛋白量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增加尿量及肌酐清除率,对大鼠的存活率可明显提高,可改善肾小管间质病变等。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功善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广西中药志》言:“味苦、甘,性温,无毒。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中药大辞典》言:“清热,利湿,解毒。”研究显示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抗炎作用。

    赵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久治不愈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湿热,徐灵胎言:“有湿则有热,虽未必尽然,但湿邪每易化热”,湿热产生的主要是由于脾肾功能的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湿浊日久酿生湿热。另外临床上激素等药物的运用,是湿热形成的原因,湿瘀互结亦是慢性肾炎病情缠绵的因素。湿热易于阻滞气机,气滞则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湿热困于中焦,脾不升清而清浊不分;湿热留于下焦,肾失封藏而精微外泄。赵老师认为湿热不除,蛋白难以消除,故临床多用药对土茯苓、白花舌蛇草可清热利湿泄浊,减轻尿蛋白。土茯苓是赵老师治疗慢性肾脏病泄浊毒的必用之药,湿热内蕴日久酿生浊毒。临床见湿热留恋或病程较久者常配伍,常用量为土茯苓15~40 g,白花蛇舌草20 g。, http://www.100md.com(申海龙 赵刚)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