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辨治早搏的优势探讨(2)
对于早搏的论述,最早见于张仲景提出的结代脉,该种脉象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多归因于心气或心阴的不足,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脉搏结代的现象。《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五脏以心为中心,“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主血,主神明,肝藏血,主疏泄。肝为心之母,肝血旺则心有所养。反之,肝不藏血则心血不足,肝风内动则心脉不宁,亦可造成心悸怔忡,故内风煽动,心悸而作为本病之际。根据心肝两脏的密切关系,在辨证论治早搏,尤其是由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室性早搏的过程中,必须标本兼顾,重视心肝同治。所以,根据脏腑本虚是早搏的病因病机之本,历代医家大多继承了涨仲景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的相关经验。炙甘草汤作为脉结代的代表方剂,临床运用可以并收到一定疗效。现代医学认为,早搏发生的机理大致可以分为异位兴奋灶的兴奋性增强和折返运动等。从中医理论出发对早搏进行探讨,对于来自窦房结以外的异位冲动,大致可以理解为“风胜则动”的相关表现。“风胜则动”是中医取类比象的观点,具体可以理解为肝阴肝血不足,形成虚风内动,肝病及心,以致心脉不宁而为心悸怔忡。中医学提出的“风为百病之长”及 “风邪善行而数变”,充分说明了风邪致病的广泛性和多变性。所以,由中西医对早搏机理的认识出发,提示临床上可以运用益气养血之法(亦可称之为补气生脉法)为主要治法之一进行辨治早搏,益气养血法充养脏腑之本气以扶正,配伍熄风镇惊通络宁神之法以祛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