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409351
丹溪六郁学说在治疗泄泻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9期
     方选丹参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当归、红花、赤芍、牛膝、川芎、柴胡、香附、枳壳、甘草、丹参、檀香、砂仁;方中除活血化瘀诸药外,尚有行气疏肝解郁之柴胡,行气开胸宽中之枳壳,理气宽中解郁之香附,行气活血止痛之川芎;诸药合用,共奏气行则瘀散,血畅则痛止之功。

    2.3 湿郁—湿壅肠道,清浊相混 泄泻的病机关键即为一个“湿”字,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湿郁,常因雨露岚气侵袭,或坐卧湿地,或汗出湿衣而成。外感湿邪,若体内机能正常,则所获之湿可由脾运,以糟粕之态排出体外,保持人体气血冲和。然湿性重浊、黏滞,又极易阻碍气机,且中焦之脾喜燥恶湿,湿伤于脾,脾气亦虚,脾虚不能运化所获之外湿,又因自虚而生发内湿;湿性又易趋下,则壅塞于肠道,与水谷相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相夹而下,清浊相混,发为湿郁泄泻。症见:泻下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或可伴有头重昏懵,苔白腻,脉濡缓。

    湿即是病理产物,看似为无用之物,然细想之,其真无用乎?临证诊治以“借尸还魂”为法,善治病者,可假借无用之物,利用其特点,使之发挥成效,方选胃苓汤加减。若为外感湿邪,兼有外感表症者,则合藿香正气散或加荆、防以增疏风散寒之力;若為脾虚生湿,兼见胸闷腹胀、肢体倦怠者,应着重健脾燥湿,淡渗分利,酌加厚朴、藿香、大腹皮、茯苓、泽泻等药物。

    丹溪讲到“泄泻者,水湿所为也,由湿本土,土乃脾胃之气也。得此证者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