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9年第9期
编号:13409350
丹溪六郁学说在治疗泄泻中的应用(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9期
     按:患者以“大便呈水样,且大便次數增多”为主要临床症状,故据此辨病为泄泻。患者既往泄泻病史4年,此次因情绪紧张而再发,考虑与情绪不疏,肝气失于疏泄有关,故酌加柴胡以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加香附以助柴胡疏肝之功,同时理气宽中止痛;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则纳呆,酌加消食开胃之品以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机能;患者舌红苔黄腻,思之为湿热蕴蒸之象,处方时当兼顾热邪。方中用木香,因其归脾、胃、三焦经,能通畅三焦,尤宜脾胃气滞,为行气调中止痛之佳品。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煨木香具有显著的抗腹泻作用,其挥发油、乙醚提取物有抑菌作用,醇提物有抗炎作用[7]。诸药相合,共奏泄热疏郁止泻之功。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日益得到到人们的注重,病人自身及外界原因,如社会因素等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影响,单纯的药物治疗反而在临床上效果欠佳,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应多思考,大胆创新,将传统治疗方式与心理疏导相结合。与患者做良好沟通,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了解,从患者自身出发解除精神负担,或许可达到药石所不能及之效果。

    4 小结

    朱丹溪师承罗知悌,而罗知悌得刘完素之再传,旁通张子和、李东垣二家之说,丹溪在三位大家的基础上总结发挥,临证时重视脾胃,对后世医家多有启发,也为现代临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行之有效的临证方药。不止泄泻一疾,其他系统的诸多疾病,凡有六郁之因者,皆可由此论治,以增效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9.

    [2]朱丹溪.丹溪心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3]马玉兰.六郁学说在治疗胃脘痛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1996,37(8):457.

    [4]占永标.浅析朱丹溪辨治泄泻特色[J].河南中医,2012,32(5):568.

    [5]朱林平,徐宗佩.朱丹溪“六郁学说”与脾胃关系谈[J].天津中医药.2013,30(8):482.

    [6]朱星.浅谈朱丹溪论泄泻[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50.

    [7]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28-229.

    (收稿日期:2019-05-05), 百拇医药(郭妍 徐艺)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