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35890
从“治阴不在血 而在津与汗”论养阴润燥法(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
     3 益气如何养阴

    如上所述,治燥之法以濡者润之,或养阴生津,或滋阴润燥,或敛阴止汗,如张仲景之麦门冬汤,俞根初之清燥救肺汤,而气阴两伤之剂首推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3]。魏丹霞教授在临床治燥过程中重视益气养阴,养阴自可除燥,益气如何养阴值得我们分析。

    3.1 气不足便是寒 寒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阳气温煦、气化功能减弱,津液不能得到有效生成,成了无源之水,便可导致机体津液不足而生燥,因此益气之法目的是恢复气化功能,如大地之蒸腾,此处是指益阳气。

    3.2 气上腾便是水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一方面是指恢复肺气之宣发和肃降功能,脾胃运化之元气上输于肺,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布散津液至全身,此处主要指益肺气;另一方面则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奉心化赤而为血,成了阴液的基础,而燥邪病位在上焦、在卫分、在表,以血润燥无异于远水来救近火,魏丹霞教授认为补脾胃之气可化生精微物质而生血,是阴液的物质基础,其余阴液均可通过阴血化生,补益脾胃是根本,此处是指益脾气。

    3.3 气虚则水停 阳气有推动作用,益气取阳气推动津液输布作用,运达全身,则燥邪可除。

    综上所述,以益气养阴之法治燥,存在着确切的理论基础,阴分不足可直接导致津液的亏虚而生燥,气虚则间接使得津液不足而生燥,燥者濡之与益气养阴是具体与概括、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