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2004
编号:13846244
论脾主统血与动脉粥样硬化(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04
     2 AS的中医病因病机

    历代中医文献中并无AS病名的记载,据其病变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归为“胸痹心痛”“真心痛”“脉痹”等病证的范畴[4]。中医认为脾气虚会导致血液滞于脉内而不能“如水之流”的状态,包含“血凝而不行”“血泣则不通”“血蕴里而不散”等状态,产生瘀血,阻碍经脉气血运行,这与AS的发生机制相同。现代医学的“血管”与中医学的“脉道”在解剖形态上具有一致性,现代医学的AS与中医的“脉痹”均以血液异常凝结为特征,临床上AS可参考中医“脉痹”进行辨治[5]。石顽《本经逢原》云:“黄芪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通条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这与脾主统血的机制近乎相同。中医认为本病病因有多种,如外感六淫、痰瘀阻络、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内伤七情、毒邪蕴结等;基本病机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然各医家对于本虚标实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岳美中提出“冠心病在老年群体中尤为多见,年老体虚,代谢失凋……血行缓慢、郁滞,易成血瘀、痰浊”[6]。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多年,经验丰富且颇有心得,提出“心脾相关”学说,指出应以扶正为重要治则,健脾补心、补益宗气是重要治法[7]。本团队认为“本虚”当以脾气虚为主,其他脏腑亏虚为辅;“标实”包括瘀血和痰饮等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