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00374
不良心理漫谈(八)——逆反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9年第8期
     逆反,顾名思义就是叛逆和反抗的意思。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带有强烈抵触情绪的心理活动。这种情况在青少年学生中较为常见。例如,有的学生由于上课不注意听讲、贪玩,学习成绩差,久而久之则厌烦学习,对老师的批评如同耳旁风,老师找家长则更激怒于他,或认为是老师总盯着他,产生消极的对抗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最后竟向家长提出更换班级或学校。

    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常常“事出有因”,由此暴露出儿童教育的弊端。如一些年轻家长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常常不了解或不顾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身发育水平,让儿童承受过重的学习负担。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处于天真活泼、享受童年乐趣的大好时光,却被家长在周末休息日安排了满满的各种学习班,学习音乐、舞蹈、绘画、幼儿英语等,有的孩子有兴趣还可以,但有些孩子却为此成为负担,长久下去会形成孩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或由于不了解孩子具有多方面发展的潜能和资质,也可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却为孩子过早的定向,强制儿童过早地从事某项长时间的专业训练,如果不是出于孩子的自愿,也可为孩子日后产生的逆反心理埋下隐患;也有的家长由于过于溺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本来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代替,或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体罚,也可促使孩子发生逆反心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4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