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714424
治病必求于本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日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5年第7期
     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注重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中,又强调治病求本,即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进行辨证论治。治病求本,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名言“治病必求于本”。告诫医者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以针对疾病本源而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治病求本成为几千年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一直遵循的基本准则。

    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标”与“本”的含义是多方面的。从正邪两方面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疾病而说,病因为本,症状是标;从病位内外而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发病先后来分,原发病(先病)为本,继发病(后病)为标。总之,“本”含有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的意义,“标”含有次要方面和次要矛盾的意义。只有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始终抓住疾病的主要本源,才能做到治病求本。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而显示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而不是本质。只有通过综合分析,透过现象寻找到本质,找出原因,才能确立相宜的治疗方法。

    例如,常见的小儿咳嗽病因复杂,凡内伤外感、五脏之病均能引起,故应当审证求因。一般咳嗽多源于肺,又常和脾与肾有关。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行于肺,阻塞气道,使肺的功能失常而发生咳嗽。故古人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疲之器”的说法;肺主气,肾纳气,气生于肺而依赖于肾。若肾阳虚衰,一则不能暖土,致脾虚湿聚而生痰;二则不能制水,致水湿上犯而为饮。故有“痰之标在脾。痰之本在肾”之说。

    治本是一个根本法则,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步序。如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同治。但如标病甚急,则应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如大出血病人,无论何种出血,总以止血为应急措施,待急症缓和后再治其本。

    疾病的标本关系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在临床中要认真观察,注意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以便正确地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治疗。治病求本的具体应用,除了必须正确辨证外,在确定治则时,必须明确标本的概念。

    “治病必求于本”虽为医学概念,但也可引申应用于社会诸科领域。如古语所述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其中“正心、修身”即为本,乃为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哲学中的矛盾论指出: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即“本”,一切矛盾,即“标”,便会迎刃而解。……, 百拇医药(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