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6年第20期
编号:11310456
ACEI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原则和选药方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5日 卜培莉
第1页

    参见附件(863KB,2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心力衰竭(HF)是由于心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损害了心室的充盈或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人口老龄化、急性心肌梗死生存率增高和心衰患者寿命的延长,HF患者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ACC/AHA在1995年首次发布了心衰的评估与处理指南,并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进行了修订。Hf的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和疲乏,造成运动耐力受限和体液潴留,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容量负荷过重,因此2005年指南用“心力衰竭”取代传统术语“充血性心力衰竭”。

    2001年指南根据HF进展情况将其分为4期:有HF肯定趋势的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为A期;而无症状但有证据的左心室肥厚(LVH)和(或)左心室受损者则为B期;C期则为当前或既往存在有症状的HF,并与基础结构性心脏病相关;D期指难治性HF,需要特殊和先进方案处理。这种分级系统是对NYHA分级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近年研究证实HF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肌重塑中起了关键作用且导致慢性心衰。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中的地位更加提高。ACEI治疗HF主要有两种机制:抑制RAAS,对循环和组织RAAS均有作用;还可抑制缓激肽降解,提高缓激肽水平。迄今已有39项8308人的临床试验评价了ACEI对HF的作用,这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ACEI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16%~28%),改善左室功能,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受性,奠定了ACEI作为心衰治疗的基石和首选药物的地位。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