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10期
编号:11479583
忽视苯妥英钠片剂规格变化引起的药物中毒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0期
     病历简介

    患者,男,31岁,入院诊断:慢性胃炎、癫痫。

    3年前,该病人出现右上腹隐痛、反酸、嗳气、腹胀,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上述症状明显加重10天入院治疗。此外,病人确诊癫痫3年余,一直口服苯妥英钠钠、丙戊酸钠。入院后,针对慢性胃炎实施药物治疗,医生询问病人抗癫痫药物给药剂量时,病人不能记清具体剂量,只记得两种药物均为“一次口服2片,每日3次”,医生反复询问无果后按病人口述情况下长期医嘱。因为医院供应的苯妥英钠片剂规格为100 mg/片,丙戊酸钠片剂为200 mg/片,病人实际服药剂量为苯妥英钠200 mg/8h,丙戊酸钠400 mg/8h。入院后第5天,病人出现眩晕、行走不稳、恶心呕吐,测血压正常,其他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后怀疑抗癫痫药物过量,建议查苯妥英钠、丙戊酸血药浓度。入院后第6天清晨取血送检,查苯妥英钠血药浓度>40 u g/m1(因超出仪器测定范围上限,只能提供血药浓度范围),丙戊酸血药浓度为34.64。
, 百拇医药
    药师参与原因

    病人出现药物中毒症状,苯妥英钠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提示药物中毒。治疗用药(处置)方案

    停用苯妥英钠,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低于中毒浓度后,继续口服苯妥英钠,100 mg/8h。

    依据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和病人临床症状(共济失调等)相吻合。临床效果

    停用苯妥英钠后,入院后第7天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仍高于40ug/m1,眩晕、恶心等症状略减轻。入院后第8天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为34.62ug/ml,眩晕等症状基本消失,病人出院。

    讨 论

    苯妥英钠为常用抗癫痫药物,疗效肯定,有效浓度范围是10~20ug/ml,潜在中毒浓度为>25ug/m1。过高的血药浓度可引起锥体外系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血药浓度超过40ug/ml时,可发生木僵、呆滞和昏迷。
, 百拇医药
    苯妥英钠在人体的代谢过程是非线性的,在应用一定剂量药物后,肝脏清除药物的能力可达到饱和,当给药剂量超过病人最大代谢能力时,剂量的小幅度增加,可引起血药浓度不成比例地显著升高,易发生中毒。不同个体对苯妥英钠的最大代谢能力差异很大,给予不同病人相同剂量,部分病人治疗效果良好,部分病人则可能无效或者中毒。苯妥英钠的非线性代谢和最大代谢能力的个体差异,使得本品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大困难。测定本品血药浓度,可准确调整给药剂量,判断治疗效果和确定药物中毒。服用苯妥英钠的病人应尽量定期测定血药浓度,避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成人苯妥英钠常用量为200~300mg/d。该病人入院后发生苯妥英钠急性中毒,原因是服药剂量过大。该病人入院前服用苯妥英钠片剂的规格是50mg/片,每日3次,每次100 mg,入院后医生询问用药情况时,病人描述为“1次口服2片,1天3次”,医生曾询问具体剂量,但最终未能明确。医院供应苯妥英钠片剂的规格是100 mg/片,医生按照病人描述情况下医嘱时,实际给药剂量为200 mg/8h,为实际维持剂量的2倍,导致了病人急性药物中毒。

    该病例提示我们,询问病人服药方法时一定要明确剂量。同一剂型的同一种药物可能有不同的规格,临床上因药品规格变化造成的给药差错并非少数,对于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安全性小的药物,医生、药师尤其应该注意其给药剂量的准确性,不要让工作上的小疏忽严重损害病人的健康。, http://www.100md.com(李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