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7年第14期
编号:11486975
24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4期
     资料与方法

    根据WHO制定的标准,符合AMI诊断,有溶栓适应证患者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平均60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8例,下壁4例。

    治疗方法溶栓前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4项及血型,立即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3~5日后口服50~150mg,出院后长期服用,尿激酶150万IU(约2.2万IU/Kg),用10ml生理盐水溶解,再加入100m15%~10%的葡萄糖液中,30分钟内静滴,尿激酶滴完后12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每12小时1次,持续3~5天,溶栓第1天每2小时随访心电图和心肌酶谱,以后每天1次。治疗期间持续心电监护,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发生,观察患者的胸痛情况,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监测心肌酶与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溶栓治疗成功指标:①溶栓2小时内,抬高的ST段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迅速回降≥150%。②胸痛自输入溶栓剂开始后,2~3小时内基本消失;③出现再灌注性心率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在发病14小时以内或CK16小时以内,具备上述4项之中的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第2项与第3项不能判断为再通。

    治疗结果 18例临床判断为血管再通,再通率为75%,6例溶栓未成功,再通18例,胸痛症状迅速缓解,与6例胸痛症状缓解不明显,均多次应用吗啡或度冷丁后好转;ST段在2小时回降>50%,均为血管再通病例,6例ST段逐渐回降到等电位线。

    酶学改变:24例中CK峰值提前在8~16小时内者17例,7例酶峰值出现17~30小时之内,18例再通病例中发生再灌注心率失常12例,包括频发房早5例,频发室早5例,短阵室速1例,一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讨 论

    本组资料结果提示:24例AMI患者早期应用国产尿激酶150万IU,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75%,考虑与溶栓的时机均在发病6小时之内有关。出血是溶栓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但产生严重出血并不多,颅内出血发生率一般为1‰~2‰,本组病例未见出血性并发症,笔者认为在掌握溶栓适应证、禁忌证,应用尿激酶AMI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溶栓治疗,提前开始了心梗急救,为挽救心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百拇医药(王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