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灸法治疗哮喘病489例临床探析
伏灸法是指在三伏天施以灸法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法用于哮喘主要选择背俞穴、督脉的穴位、经外奇穴以及与症状相关的穴位,如肺俞、肾俞、脾俞、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夹脊、涌泉、丰隆等。灸法有隔物灸、瘢痕灸、麦粒灸、实按灸等。
三伏天为长夏脾主之季。伏灸的作用一则是“春夏养阳”。于阳气当长之时助其一臂之力,以补久病之虚,且固阴长之根为秋冬所用,防秋冬阴气不足、收藏无制而气逆妄动所致发病;二则培养脾气。脾为中土之官,其气转枢交通上下,使周身气机得以升降往复,脾气足则此职得司。脾土为金之母,夏养长而秋有所收,脾气有所养则肺气有所益。此外灸肾俞、督脉穴皆为培补元阳之举。
我科开展冬病夏治工作以来,治疗千余例咳喘病人,现将有病历记载的489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组489例患者,其中男274例,女215例;年龄4~86岁,其中以壮年居多;病程3个月~30年。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白芥子30g,麻黄15g,生姜30g,细辛15g,半夏10g,研为粉末,临用时以鲜姜汁调成糊状。取穴:第1组取双侧大杼、肺俞、厥阴、天突。第2组取双侧风门、心俞、督俞、膻中。
操作方法:将药糊3g,摊于3cm×3cm大小的蜡纸上,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6~8小时取下。初伏取第1组穴位;二伏取第2组穴位,三伏仍取第1组穴位;每伏贴1次,共贴3次完成。
疗效判定标准 ①咳嗽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②咳痰量减少,或痰质变稀,易咳出。⑨呼吸较前顺畅,胸闷减轻,活动后气喘较前好转。④原夜间不能平卧的病人,可平卧4小时以上。⑤感冒程度减轻,次数减少或恢复快。⑥肺部听诊啰音、哮鸣音明显减少。显效:对以上6条标准中,症状改善达到3项或3项以上者。有效:达到3项以下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组病例皆观察1年以上。
结果
①显效:232例(47.4%);②有效:230例(47%);③无效:27例(5.6%)。总有效率达94.4%。
观察中发现6例患者用药后皮肤变红,肿且痒,认为是药物过敏现象。又发现4例病人,治疗前曾数日不得平卧,于接受治疗当日即可平卧安睡。但2~3天后复发,再如法治疗有效。讨论
本疗法不仅改善了疾病的症状,有85.86%病人治疗前易受外感,接受治疗后改善了这种状况,说明该法具有温肺助阳的功能,可以改善肺卫脏气的状况,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http://www.100md.com(李永刚 李 和)
三伏天为长夏脾主之季。伏灸的作用一则是“春夏养阳”。于阳气当长之时助其一臂之力,以补久病之虚,且固阴长之根为秋冬所用,防秋冬阴气不足、收藏无制而气逆妄动所致发病;二则培养脾气。脾为中土之官,其气转枢交通上下,使周身气机得以升降往复,脾气足则此职得司。脾土为金之母,夏养长而秋有所收,脾气有所养则肺气有所益。此外灸肾俞、督脉穴皆为培补元阳之举。
我科开展冬病夏治工作以来,治疗千余例咳喘病人,现将有病历记载的489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本组489例患者,其中男274例,女215例;年龄4~86岁,其中以壮年居多;病程3个月~30年。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白芥子30g,麻黄15g,生姜30g,细辛15g,半夏10g,研为粉末,临用时以鲜姜汁调成糊状。取穴:第1组取双侧大杼、肺俞、厥阴、天突。第2组取双侧风门、心俞、督俞、膻中。
操作方法:将药糊3g,摊于3cm×3cm大小的蜡纸上,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6~8小时取下。初伏取第1组穴位;二伏取第2组穴位,三伏仍取第1组穴位;每伏贴1次,共贴3次完成。
疗效判定标准 ①咳嗽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②咳痰量减少,或痰质变稀,易咳出。⑨呼吸较前顺畅,胸闷减轻,活动后气喘较前好转。④原夜间不能平卧的病人,可平卧4小时以上。⑤感冒程度减轻,次数减少或恢复快。⑥肺部听诊啰音、哮鸣音明显减少。显效:对以上6条标准中,症状改善达到3项或3项以上者。有效:达到3项以下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本组病例皆观察1年以上。
结果
①显效:232例(47.4%);②有效:230例(47%);③无效:27例(5.6%)。总有效率达94.4%。
观察中发现6例患者用药后皮肤变红,肿且痒,认为是药物过敏现象。又发现4例病人,治疗前曾数日不得平卧,于接受治疗当日即可平卧安睡。但2~3天后复发,再如法治疗有效。讨论
本疗法不仅改善了疾病的症状,有85.86%病人治疗前易受外感,接受治疗后改善了这种状况,说明该法具有温肺助阳的功能,可以改善肺卫脏气的状况,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 http://www.100md.com(李永刚 李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