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09年第16期
编号:11799849
疑难杂证如何辨治(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09年第16期
     学生老师在上期所讲的2个辨治疑难杂证的总则之后,我复习了有关中医典籍,确实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今天请把其余3条讲完。

    老师第三是补阴、补阳、阴阳同补。阴阳必须保持相对平衡。疑难重危之痼疾常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故补阴、补阳诚为治疗痼疾之本。此言阴,为人之真阴,阳即为人之真阳。

    补阴者,首推元·朱丹溪,他倡“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之论,锐意于泻相火,补阴精的研究。后世视为滋阴派的代表。丹溪之学,源起于河间寒泻之说,河间之说直接影响温热学派的兴起,遂使后世有“外感宗仲景,热病用河间”。热病最伤阴液,尤其病入营血或传入下焦肝肾,缠绵不愈,形成痼疾,治之棘手,此时常以养阴生津为要务,吴鞠通考究叶天士医案,参以自己的心得,著成《温病条辨》一书,总结出清络、清营、育阴诸法。温病后期,多成痼疾,伤及阴液,吴氏强调甘润存津,用加减诸甲复脉汤,此为滋阴之代表方。此方在诸多疑难痼疾中有很好疗效。

    如董民康氏治黑尿热,小儿5岁,起病5天,突发高热,口大渴,尿棕黑色,泄泻呈黑色水样便,腹痛烦躁,病势危急,诊为:黑尿热。中医辨证为热久不解,转而入里,灼伤阴液,津血热涸之证。病属热病后期,热灼阴伤,即以三甲复脉汤主治,服药8剂,诸症消失而告愈(《中医杂志》1956年第5期)。

    黑尿热是恶性疟疾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来势凶险,此案可资借鉴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