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1期
编号:11895436
博采广纳 不断进取 贴近读者 服务基层(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1期
     时光飞逝,星移斗转,《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已经相伴你我走过了整整25年……

    2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而这25年,在我们和朋友们心中写下的记忆,任凭时间风雨无情冲刷,仍将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伴随你我走过了生命里程中最为宝贵的一段。

    与其说,你我相伴,倒不如说我们携手同行。长年来忠实的读者总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信、来电与我们交流、探讨,表扬、批评、建议我们将此记下,一一改正,力求为读者创造出最好的读物。在长年的共处中,也许您早已熟悉并固化了《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的形象,但正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着的道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无论是媒体的表现形式、材质、印刷、装祯等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结合专家的建议、读者的需求和1年来在读者中开展的调查,我们进行了全新改版,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大的改变。在改版后的第一时间,我们再次展开调研,在听取这些意见的同时,我们还希望倾听您最真挚的意见、建议,好让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 http://www.100md.com
    为了能让读者更深入了解我们的改版意图,我们邀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编委会专家向您介绍改版细则,他们对此次改版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一起聆听。

    李长明教授

    原卫生部妇社司司长,现任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中国社区医师》杂志总编辑。

    秉承服务于读者的办报宗旨和理念,新版杂志将会更有针对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命力。

    抒发读者心声的窗口

    任何一本杂志都是以读者的需求为服务准则,随着读者服务需求的逐步提高,杂志也会随之进行改版和内容调整,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作为服务于社区医生的杂志,从表面上看是在传递医学知识和行业信息,实质上是为读者搭建了一个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例如,我们的杂志报道疾病谱的变化,有些读者可以将此报道当作新闻一扫而过,根本不会想到这则消息将对自己的工作带来哪些影响,而有些读者则通过这则消息知晓居民现阶段的基本医疗需求,从而确定自己下一步学习的方向,这是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无声沟通。又如,杂志刊登了一篇三级医院专家写的临床技能性文章,有读者看完后虚心接受,学习,但又有读者通过杂志工作人员与这位专家取得了联系,获得了长期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样是读一本杂志,每个读者的收获是远远不一样的。
, 百拇医药
    杂志也是反映读者心声的载体,国家领导及卫生行政部门到基层的机会是相对有限的,媒体都会成为他们知晓社区医疗环境状态的渠道。从这个层面上说,每位读者又是信息的缔造者,我们的读者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写成信件或者打电话告诉杂志编辑人员,编辑将此消息转成新闻,通过杂志反映给解决问题的有关部门,这变成了读者与上层领导的对话。

    杂志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会聚集很多的行业内人士,无论是读者还是书写文章的专家、编辑、记者,还是有关部门的领导,我们都是通过杂志这个媒介,进行无声的对话,同时记载着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职业的发展史。

    梁万年教授

    博士生导师。卫生部应急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你需要这样一本期刊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社区医疗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社区医生被赋予更多的工作职责,很多社区医生已经觉察到自身知识的欠缺,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来提升自己。我建议社区医生应该把学习重点放在3个方面:针对常见病诊断治疗;有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技能;行业发展动态。
, 百拇医药
    在知识的获取方式上,社区医生与三级医院医生相比获取渠道相对较少,我建议大家不仅要参加短期的实践培训,还要多读书,多看报,以此来增加知识积累,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增加个人修养。

    社区医生应该是一个“多面手”,所选择刊物的内容不应该偏重高科技,而是要将知识的侧重点落到实处,要依据自身匮乏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学习。

    另外,通过多次到基层调研,我发现社区医生相对缺乏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致使基层医疗机构常常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一点的缺乏也同时阻碍了社区医生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等工作。我建议社区医生利用各种学习渠道,尽快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补充。

    此外,《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自2010年正式改版后,由原来的半月刊改为周刊,这不仅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也增加了杂志内容的承载量,我们可以结合疾病季节性的发病特点有所侧重地设计内容,比如现在冬季呼吸道疾病较多,长假期消化道疾病多,这样的改版将会有效地实施专题化运作,并对单病种进行深入剖析,使社区医生能够全面掌握疾病特征及解决方式。
, 百拇医药
    顾湲教授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卫生技术资格考试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试开读者基地

    新改版的《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版式的改变和信息量的增加,我个人认为这种改变相对合理,且顺应了社区医疗今后的发展方向。

    新医改前,医疗产业的发展重点都靠向了大型医疗机构,很少有人关注社区医疗的发展。随着医改的深化,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社区医疗的长远规划,勾画出了社区医生的职业前景,社区医生也要随着社区医疗的发展需求来充实自己。那么,杂志也将成为社区医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改版后的《中国社区医师》杂志不仅保留了原有学术期刊的特点,还增加了新闻版块、人文版块,杂志可以通过这两个版块向社区医生传递国家政策、医改动态等行业新闻,这些都与目前社区医疗的发展形势,社区医生的职业前景密不可分。
, 百拇医药
    我一直认为专业杂志的需求与读者的专业素质有关,素质越高的读者就越是需要获取知识和发表言论,作为读者不能一味地阅读,要参与杂志的内容建设,争取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言论。而杂志也要在改版后,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并在国内选择有需求的社区医疗机构作为读者基地试点,进行深入耕耘,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要。

    另外,作为杂志的主办单位我们不仅要考虑成本效益,也要考虑社区医生的收入状况,虽然我们增加了印刷成本和内容采集成本,但在价格上我们不能增加。

    郭清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副总编辑。

    “顶天立地”办期刊

    喜闻《中国社区医师》杂志自2010年伊始更改为周刊,并由原来的16开本更为8开本,我想这不仅能增加杂志内容的承载量,也会进一步提高杂志的时效性。从现有的国内外学术类刊表现形式来看,多数为16开本,而8开本多用于时尚类杂志,但从视觉效果和表现形式来看,可以肯定的是8开本刊物的表现形式更富有表现力,可能成为今后刊物的主要表现形式。
, 百拇医药
    在《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发展的25年来,一直是以16开本的杂志形式面对读者,从而使我们的读者形成了固有的阅读模式,8开本的新版杂志推出后,很多读者可能还不是很适应。但我想杂志都是以内容为核心,其版式仅是辅助读者阅读的表现形式而已。

    从社区医师人员构成可以看出,这支队伍不仅需要适宜的临床技术,更需要政策导向指引,只有让他们看到社区医疗未来的发展,知晓自身所处的职业环境,才会对自己的工作富有激情。因此,我认为基层医生需要一本“顶天立地”的医学刊物,一方面是政策导向,另一方面是适宜技术;前者为“顶天”,后者为“立地”。“顶天”指的是国家政策,比如医改等方向性的政策等,要通过媒体第一时间传达给基层医生。“立地”是指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需要的适宜技术,比如指南解读、药品使用解读等。, 百拇医药(本刊编辑部)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