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24期
编号:11966770
骨关节炎需要治“标”又治“本”(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24期
     栗占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副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Intl J Rheumatic Dis》副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临床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国内知名风湿病及免疫病学者,长期从事风湿病临床及研究工作。开展了近20种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早期诊断的方法及细胞疫苗治疗红斑狼疮等国际前沿的技术。发表论文300篇,包括英文论文4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及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十余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关节炎是一类在社区十分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等。我国各种关节炎的总患病人数超过4 000万。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调查结果显示,因关节病与脑血管病导致肢体残疾者的人数相当,是致残最多的两类疾病,远高于其他任何疾病及交通、外伤致残者。

    绝大多数关节炎患者经正规的个体治疗可完全缓解,避免病情迁延或致残的目标能够达到。遗憾的是,国内在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骨关节炎等治疗中不规范,甚至滥用激素或“偏方”的现象十分普遍。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近半数的患者未正规使用过可控制病变的抗风湿药如羟氯喹、甲氨蝶呤及柳氮磺吡啶等,致使不少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后才来到风湿免疫专科就医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