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0年第37期
编号:11977960
告别滥用是防控“超级细菌”的有效手段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7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0年第37期
     SARS的惊心动魄还未从人们脑海中散去,甲流的防治也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事。今年伴着清凉的秋风,媒体带来的却是“超级细菌”现身的消息。“超级细菌”虽未引起人们大范围的恐慌,但人类对某种病菌无药可医的事实也难免让人心悸。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孙勇最近接诊时,遇到患者总是小心翼翼地询问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超级细菌”是自然界某种未被认识的细菌吗?是不是需要戴口罩、勤洗手来预防?而时常要面对战战兢兢的大妈们询问“我们是不是都要没了”时,孙勇更是哭笑不得。

    什么是“超级细菌”?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英国发现了一些革兰阴性细菌,这些细菌由于含有“耐药基因”,而对多种抗生素发生耐药,并可在细菌中广泛复制和转染,今后将可能在更多的细菌中播及,被称为“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的产生在医学界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现在比较广泛的共识是,“超级细菌”的出现很大原因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而且“超级细菌”只出现于住院患者。这些消息似乎意味着“超级细菌”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关,但无论从防御抗生素使用,还是相关知识的宣传,基层医疗机构都是重点防控的阵地。基层医疗机构处理的是常见疾病,对于这部分疾病的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常出现滥用药物的情况。头痛、发热的患者,在没有明确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情况下,也可能是应家属或患者的要求,“先输点儿液”或“先吃点儿药”,这种“无的放矢”使用抗生素,以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人群抵抗力的下降。

    可以说,基层医疗机构是“超级细菌”出现的源头,也是可能孕育出“超级细菌”的原始温床。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超级细菌防控,基层医疗机构都是无法忽略和不得不打好的“攻坚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6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