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1)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0.5~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在世界各地均有爆发流行以及散发病例报道,约50%的婴幼儿急性腹泻由轮状病毒所致,据推测,轮状病毒每年感染死亡人数约100万。在我国每年秋冬季节有一个发病高峰,故又称为“秋季腹泻”,实际上除秋冬季节外,春末夏初季节也属于好发季节。
轮状病毒属于RNA病毒,分为A、B、C、D、E、F、G共7组,每组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各组病毒均可以致病,其中A组最常见、致病力最强,主要引起婴幼儿以及新生儿发病,B组主要引起成人腹泻流行。
轮状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比较强,耐热,50℃加热1小时,病毒的形态结构无变化,室温可以存活7个月,不易被胃酸破坏,-20℃可以长期存活,所以非常容易传播,在医院内传播可以造成爆发流行,是儿童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由于轮状病毒分型较多,不同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基因也容易发生突变,所以可以造成反复感染的可能性。
患儿以及无症状携带者是主要的感染源,试验证实,轮状病毒不但感染人,还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如猪、猴、狗等,属于人畜共患疾病。感染症状出现前1天患儿大便中就开始排毒,病程3~4天为高峰,1~2周排毒停止。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密切接触也可以传播,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呼吸道传播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0月到次年2月是感染的高发季节,其他季节亦可以散发发病。
病毒主要侵犯十二指肠以及近端空肠,极少数可以累及结肠,近年有轮状病毒全身播散的个例报道,即从病人的脑脊液、胸水、呼吸道上皮分离出轮状病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