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级预防:世界心脏日背后的逻辑
《保卫心脏》一书中,伊丽莎白·克洛达斯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医生在过河时看到河里有一个受伤的人正在大口喘气,在痛苦中呻吟。他们立即跳进河里把他救上来,为他清创止痛。就在他们准备继续赶路时,又有两三名伤员顺流而下,远远看上去,另外还有五六个人正漂下来。医生们赶紧把他们全救上来,这些人都需要帮助。他们又找来了更多的医生,照料这些伤员。
漂流流下来的伤员越来越多,更多的医生也赶来加入了抢救的行列。他们沿河岸建起了医院,处理手段也越来越有效。整个城市和社区都被动员起来,数以千计的医生汇集在河边进行着救援。
每救活一个生命,医生们都要击掌庆贺。伤者自然感激不尽,医生心中也无比自豪。媒体争相报道医生的行为,他们的事迹鼓舞着每个人。
但是,无论医生多么努力,行动多么有效,抢救方法多么得当,可顺流而下的伤员越来越多,永远也救治不完。救援彻底失败了,医生累得瘫倒在地上,死亡的人数却不断增加。
奇怪的是,没有医生想过到上游一看究竟。实际上,如果去了,他们就会看见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正在挥动手里的棍棒,将人们打得半死,然后扔到河里。事实上,扭转局势的根本不是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抢救伤者,而是——杀死那个恶魔。
故事之所以精彩,在于点出了治病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挖掘疾病的内在根源。现行的医疗观念仍未有根本性变革,医生仍在乐此不疲地尝试新的治疗方法,而对如何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却关注甚少。
新概念“零级预防”扎根人群干预
零级预防是1978年Strasser最初引入的概念。其理论基础是人群干预,预防整个社会发生危险因素的流行,而不是有了危险因素再预防心血管事件,提高整个人群的心血管健康是终极目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