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社区医师》 > 2011年第3期
编号:11985366
防止乙肝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的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1日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期
     乙肝抗病毒治疗是一场艰巨的“马拉松”战役,由于“敌方”乙肝病毒狡猾多变并且相当顽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乙肝肝硬化抗病毒可能要持续终生,慢性乙肝“大三阳”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转为“小三阳”,完成这样的目标也非常艰难。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一定要选择品质坚固耐用的药物,同时用药抗毒的整个过程要求讲求战略战术,所谓坚固耐药的药物就是强效低耐药的核苷类似物,例如恩替卡韦、替诺夫韦等;所谓战略战术就是选择好治疗时机,坚持抗毒不松懈,定期复查总结战斗结果,应对不良反应,拒绝不良生活方式等。

    耐药产生的原因

    药物问题 有的抗病毒药物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抗病毒效果下降,使乙肝病毒出现耐药性。

    病毒方面 当抗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病毒就会找出逃逸和应付药物的方法,成功躲开打击。乙肝病毒自我生存的需要,乙肝病毒在机体免疫功能或抗病毒药物的强大压力下,为了逃避打击,需要改头换面,以一种新的面孔出现,使原有的免疫力,抗病毒药物等失去作用,才能继续生存下去。乙肝病毒基因的多聚酶缺乏校正功能:由于乙肝病毒DNA的多聚酶比较特殊,只具有合成功能,而缺乏校正活性,所以复制产品时常常与原件发生一些差异,时间一长,乙肝病毒的基因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异。
, 百拇医药
    患者方面许多患者用药不规范,存在着见好就收、断断续续的情况,这给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掌握耐药性的发生带来困难;不符合抗病毒指征、滥用抗病毒药物,也有可能促使乙肝病毒发生耐药,不必要的治疗也加大了耐药的产生。在初始治疗时没有选择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选择的药物不是最为理想的高效耐药品种,这给后续治疗造成阻碍。不管干扰素还是核苷类似物,都有严格的适应证,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使用。这两类药共同的适应证是慢性乙肝患者,转氨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者。 这时病人正处于“免疫清除期”,即体内的免疫功能启动,对乙肝病毒发起围剿和清除,此时应用抗病毒药效果显著。在“免疫耐受期”,转氨酶正常或轻微超过正常值,肝脏炎症轻或无,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免疫功能对乙肝病毒“熟视无睹”,这时应用任何抗病毒药也是徒劳,对此,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的效果极为有限。

    擅自停药 是导致病情加重和耐药的原因之一。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无法完全清除乙肝病毒,都有一定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药物都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无效,一旦停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为模板继续复制,结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来,造成肝病复发。如坚持长期用药,最大限度地压制体内病毒的复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参与,方可最终将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复。
, 百拇医药
    预防耐药的策略

    先作预测 在乙肝抗病毒治疗开始之前,医生可以凭借HBV-DNA水平、转氨酶水平、有无肝纤维化/肝硬化基础、是否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等因素,可预测乙肝患者的耐药比率。此外,男性患者、体重过重及酗酒等也是抗病毒治疗中易发生耐药变异的高危因素。针对那些容易耐药的潜在病人,医生可以提前预测,并进行重点关注与管理。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HBV-DNA水平是预测耐药发生率的重要指标。如果开始抗病毒治疗以后,HBV-DNA水平下降的速度越快,幅度越大,最终治疗的疗效就越好,远期耐药几率也会比较低。乙肝耐药预测不但有迹可循,而且是管理耐药的第一道关卡。

    时机未到,严禁“乱抗” 对于免疫耐受期或非活动期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是年轻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一般不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此时强行治疗容易引发耐药,治疗效果并不好。

    避免单药之间的转换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共有4种,除了阿德福韦外,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这3种药物都拥有相同的耐药位点。不少患者抗病毒治疗一段时间后,因为害怕耐药而自行换药。这种单药之间的“自由转会”,容易导致乙肝病毒短时间内快速熟悉此类药物的攻击位点,提前在关键耐药位点发生变异,最终导致临床耐药发生。
, http://www.100md.com
    严格服从医嘱抗病毒期间,患者要严格按医嘱、足量服药。大量临床试验数据分析表明,>30%的HBV-DNA水平反弹都是由于患者不听医嘱造成。在任何情况下,逐步减量的用药方案都是错误的,将显著提高耐药风险。因此,医生一定要对患者做大量的遵医行为的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用药治疗半年时应监测HBV-DNA水平,优化治疗,预防耐药。临床试验数据表明,HBV-DNA水平是预测耐药发生率的重要指标。因此,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要坚持定期监测,尤其是在半年(24周)这个关键时间。例如,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半年后,如果HBV-DNA水平转阴,表示疗效良好,远期发生耐药的几率低,可以继续保持单药治疗;反之,如果HBV-DNA水平仍然可测,就表明疗效不如预期理想,远期可能会发生耐药。这时候就要考虑加入耐药位点不同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关于临床耐药,最早的观点是换药,从一个药换成另外一个不同作用位点的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即使换药后,仍有20%~30%的患者会出现耐药。现在越来越多的临床数据表明,加药优于换药。联合治疗能够明显减少耐药率。以拉米夫定为例,日本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132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加用阿德福韦治疗3年后,87%患者重获病毒学应答,32%的患者出现e抗原转换,而耐药率仅1.6%。任何核苷(酸)类似物发生耐药后,都要联合治疗,需要加入耐药位点完全不同的药物,疗效优于换药,而且发生远期耐药的几率较低。

    其实,耐药只是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一个环节,不必放大耐药的危害。而且,目前使用优化治疗预防和管理耐药已经被临床证实是最有效的手段。优化治疗主要体现在在治疗刚开始时观察乙肝病毒的下降情况,24周(半年)时定期检查,发现耐药迹象及时联合治疗。, 百拇医药(刘士敬)